阅读历史 |

61朝堂斗殴二(1 / 2)

加入书签

蔡文姬于文字上向来是个完美主义者,她来到王粲的府邸前,手中握着一卷新出的报纸样稿。这是她和谢衣筹备三日的心血,但第一稿不仅要有大新闻,也得有足够有信服力的诗赋才是。否则报纸一出只有惨事,奠定了基调,不吉。

“若是能请到王仲宣相助??”

王粲与蔡琰算得上青梅竹马,蔡邕很喜欢这少年,想将家中藏书皆赠与他。王粲文采斐然,尤擅辞赋。当年在长安时,蔡文姬就推崇他的《登楼赋》,那字里行间的才华,至今令她记忆犹新。

只是王粲长相丑陋,才华被蔡邕赏识,但长相却未入他眼,他将女儿嫁给了一表人才的卫仲道,卫家毕竟以后是能出卫阶的人家,长相方面自然很符合时人的眼光。

不止蔡邕,刘表听闻王粲来投奔他,高兴得也欲嫁女,但见了他的长相后,就立刻反悔了,还直言不讳与王粲明说,然后女婿换了个人,把女儿嫁了王粲的族兄。

古代这些该死的颜控,但王粲到了大明也没好到哪去,连刘琼的面都没见过。

门房通报后,蔡文姬被引入正厅。还未进门,就听到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蔡大家光临寒舍,蓬荜生辉。”王粲起身相迎,脸色有些苍白,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王公子身体不适?”

王粲摆摆手,“近来天气变幻莫测,一时着了风寒,约了医师来家里打针,而今风寒只是小事,无妨。”

华佗团队已经将青霉素,抗生素,以及拿着陛下给的样本,自制打针输液的行头,华佗本就是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得到样本时简直如获至宝。

蔡文姬注意到他案头堆满的书稿,墨迹未干,自从陛下入仕以考试为准,王粲这个写学生教材的便很多人上门请教,天知道他只负责文学一科而已,还是学校的,这群考科举的总寻他真是不堪其扰。

“冒昧来访,打扰王公子了。”她微微欠身,“近日承潞亲王相邀,筹备一份报纸,想请王公子过目。”

"报纸?"王粲接过样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蔡文姬解释道:"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将天下大事,市井趣闻、朝政议论、诗词歌赋汇编成册,定期刊印,供百姓阅读。"

王粲仔细翻阅着样稿,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当他看到头条时,这??“这事这么大,并没有断案,因果不明,只是一个女子之言,真伪难辨,就这样写出来,万一是冤假错案呢?”

蔡文姬点点头,“我原先也是这么对潞亲王说的,可他说,他明明白白写了是问路人女子,她说的话,新闻用词准确就可以,让天下关注,剩下的,让刑部去查,我们只需要将他们调查的结果写出来便可以了,公道自在人心。

“妙!”他拍案而起,“如此一来,若能广为传播,今后必为天下喉舌。”

蔡文姬心中一喜:“王公子以为如何?”

王粲沉吟片刻:“只是这些新闻虽好,却少了些文采。若能加入诗词歌赋版块,岂不更妙?”

“正是此意。”蔡文姬笑道,“所以特来请王公子出山,为报纸增添文采。”

王粲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在下才疏学浅,恐怕??”

“王公子过谦了。”蔡文姬正色道,“当年读《登楼赋》,字字珠玑,令人叹服。如今人心不古,恶吏当道,百姓困苦,正需要这样的文章来唤醒人心。”

王粲沉默良久,目光落在案头的书稿上。那些都是他这些年来写的诗词,却只能束之高阁。若能通过报纸传播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