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大雨将至二(2 / 2)
清明太庙祭完祖,刘琼与宋恪一道赏洛阳牡丹,剪了一朵置于花簪里,插入发髻,牡丹衬人皆是美艳富贵之相,引得时人皆相模仿,一时牡丹都贵了起来。
刘琼觉得先前的案子于朝堂来说,还是过于晦气了,她决定举办一场春日宴,与朝臣把酒言欢,以驱散先前的争端。春日宴定在牡丹园中举行,园中牡丹盛开,层层叠叠的花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香气四溢。刘琼命人精心布置,园中设下宴席,邀请朝中重臣以及文人雅士共赏春色。
宴席上,刘琼身着常服儒裙,鬓髻如云,并没有金玉首饰,而是簪着新剪下的牡丹花。她与宋恪并肩而坐,举杯与众人共饮,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乐师奏起悠扬的曲调,舞姬在花间翩翩起舞,仿佛整个洛阳的春意都凝聚在了这园中。
席间,刘琼特意让人准备了诗文比赛,让甄姬执笔填写,蔡文姬主持,以春日宴为题,邀请在场的人即兴赋诗。兴致高昂时,园中诗声朗朗,佳作频出。诗赋一道,当曹植与王粲最佳,刘琼虽然不通诗文,但她听得兴致勃勃,不时点头称赞,偶尔还与宋恪低声讨论几句。
就在众人沉醉于诗酒之乐时,刘琼忽然起身,举杯道:“诸君今日同饮,洛阳春光明媚,牡丹盛开,朕心甚悦。然而,朕更希望这盛世繁华,不仅仅停留在洛阳一隅。朕愿天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她的话音刚落,园中顿时响起一片赞叹之声。朝臣们纷纷起身,举杯附和,表示愿为天下太平尽心竭力。刘琼笑着,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沮授身上,她顿了顿,依旧对他点点头。
沮授功大于国,而卢氏犯事的时候,他确实在兖州任刺史,离得远,但正一品的御史大夫肯定是不行了,而今正三品大理寺卿还未有人,原先她欲用荀攸去查办世家蓄奴之事,而今却有了更好的人选,沮授将功折罪不是更妥当吗?
春日宴结束后,刘琼的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她回到宫中,看着熟睡的小昭阳,心中满是柔软。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依然沉重,但有了昭阳,这个天下必须越来越好,她不会将一个烂摊子给到下一代。
几日后,刘琼下令在洛阳种银杏,也在御花园中与宋恪一起种下一颗银杏树。她站在园中,看着这颗新的,由他们亲手种下去的树,愿这银杏树如同她的江山一般,茁壮成长,历经风雨而不倒,最终成为一片金黄璀璨的风景。
五月六月雨水就多了起来,内阁吵架的次数也多了,而今朝堂上,谢衣占一股势力,毕竟陛下可只有一个女儿,万一以后就这一个,那潞亲王这靠山可太大了。就算有,昭阳公主玉碟也是嫡长。
诸葛亮鲁肃为首的荆州派不必多说,这是最为稳健强势的,曹家势力后来居上,也让人不敢得罪,法正庞统也是不能绕过的强大势力,只是沮授为首的袁绍旧臣们因为沮授心里惶惶不安。
毕竟沮授停职在家都两月了,都怕他失了圣心,日后仕途断了,毕竟跟着他混的实在不少,一时之间人心涣散。
刘琼也觉得晾着他的时日也差不多了,在大雨淅淅沥沥的时候宣他入宫。
沮授一身青衣粗布入宫,刘琼望着跪在阶下的沮授,青布衣角还沾着泥渍。他比两月前瘦削许多,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格外刺眼。她很是感慨,昔日他们意气风发一同打马战官渡,而今却因毒吏离了心。
案头堆着锦衣卫密报,卢氏案里兖州官员的口供,字字都写着河内如何夜夜笙歌,这下面藏着的血泪,岂是说得尽的?
“沮卿可知,朕为何让你在此时觐见?”她摩挲着案头白玉镇纸,那是去年沮授为贺她生辰时献上的"河清海晏"石。
沮授的额头贴着冰冷地砖:“臣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