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6第76章(2 / 2)

加入书签

认了,裴司徒与他宣战后便会立刻与温司空联手,如此邵司马的处境就危险了。

邵司马当即把邵七失踪,或许已经被人害死,长宁县出现了另一股势力的事跟裴司徒说了,直指裴朗之死有蹊跷,很可能是有人想挑拨他俩,从中得利。

而这个人,很有可能是温司空。

邵司马:“裴公,你我之间斗了几十年,不分胜负。如今有人用阴险手段谋害你我孙儿,挑拨你我,想让你我二人两败俱伤,他好从中得利,你可不能让他得逞啊。”

当然,邵司马知道,邵七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所说邵七已死之事并没有证据,根本说服不了裴司徒。

他也知道,裴司徒定然是对裴朗的死有所怀疑,才会来找他进行所谓的“宣战”,而不是直接与温司空联手。

但他更知道,裴司徒强行压下心中失去爱孙的愤怒与悲痛来与他沟通,给他机会解释,是要他拿好处去换的。

就和几个月前,裴司徒用户部一个官职换北境特别路引一样,邵司马这次不得不忍痛提出拿建安郡兵权换裴司徒不与温司空联手。

他相信,在一个死去的孙儿和兵权之间,裴司徒一定会选择兵权,只是他所要兵权的位置或许会有所不同……

果然,裴司徒确实选择了兵权。

但让邵司马没想到的是,裴司徒也接受了建安郡这个地方。

建安郡是黄氏叛地。自从黄氏被剿灭之后,建安郡表面上平静无波,实则一直有股势力在蠢蠢欲动。

原本邵司马并没有发现不对,直到三年前建安周边郡县闹洪灾,大量流民流入建安郡,邵司马让建安守军趁机招兵,却发现灾民中大多是老弱妇孺,青壮男子不足十之一二。

按说,能逃难出来的大多应该是青壮,老弱妇孺是少数才对……

这样的反常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有人提前带走了流民中的青壮男子。

邵司马让人去查,只查到有人曾在建安招兵买马,却查不到那些青壮流民都去了哪里,他们竟似凭空消失了一般。

而且建安郡守军传回京中的消息越来越少,可见建安守军已经被渗透了,而且渗透建安守军的势力一年比一年壮大。

当时邵司马以为是裴司徒动的手脚,盯了裴司徒好几年,却没发现裴司徒对建安郡有任何动作。

而此时裴司徒坦然接受建安郡兵权的态度,让邵司马作出了另一个推断:

建安郡那股势力,不是裴司徒的。

若裴司徒真的在建安郡培养了一股势力,而那股势力已经渗透了建安守军,那么建安郡早就已经是裴司徒囊中之物。

邵司马拿建安兵权换裴朗的命,和裴司徒不与温司空联手的承诺,就是拿裴司徒自己手中的东西换自己手中的东西,他又怎肯答应?

裴司徒偏偏答应了。

这只能说明,建安郡那股隐藏的势力,并不是裴司徒的。

既然那股隐藏势力不是裴司徒的,那让长宁县邵家兵马消失这种事,便不是裴司徒能做到的。

会是谁呢?

温司空?不太可能。

若温司空手里有这么一股势力,再加上他手中握着的皇帝,又何必千方百计地找裴司徒联手?

邵司马把建安郡兵权交换给裴司徒有三层目的:

第一,试探建安郡隐藏势力是否属于裴司徒。

第二,若那势力不属于裴司徒,邵司马正好抛出建安郡的烫手山芋,让裴司徒的人去发现问题,找出那股势力。

第三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