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神仙(1 / 2)

加入书签

诸如“大开杀戒”“不由分说”“草芥人命”添油加醋的说辞,宁展一听就明白了。

那风言惑众之人多半不知就里,便是东拼西凑写成了这段骇人听闻的故事。至此传扬开,唯恐天下太平。

这般一来,大伙儿终日堵在官府门前等说法,谁还纠结此事的来龙去脉。

可外州人伤天害理、惨无人道,犯得着为难自家官府?

倘事发别处,兴许不至于此。如是点了步溪的屋子,任你背靠大州还是神仙转世,谁也别想善了!

步溪地界,天生兽族。哪怕化了人形,从古至今没少被指摘狼戾不仁、野调无腔、兽性难移。

遭外州人仇视、耻笑是常态,更有甚者坏事做尽,直把步溪子民当玩物。抓了去,圈养虐打、供人取乐,都还只是明面可见的作为。

而今出了嘉宁人氏在步溪集镇肆意屠戮那等触目惊心之事,岂不正撞了那蓄势欲发的三弓床弩[1]?

官府门前,说是大炮炸了膛也不为过。

“吃白饭的官老爷,大门一关就装死,赶紧滚出来。”

“外人都杀到自家饭桌上了,你们还要窝囊到几时?”

“呸。这官府横竖没用,不若拆了做军营。免得被打个狗吃屎,还巴巴谢人家赏。”

“外头那些渣滓,也配同我们狗儿相提并论?”

“他莫不是外州人?竟敢诋毁兽族。”

“我才不是外州人。你骂便骂,却别骂得太难听了。”

乌泱泱的人群在此围了将近五日。

起初,他们仅是固执立候,可委屈了谁也不能委屈自己,于是每逢饭点齐齐归家,待肚饱气足,再约上街坊邻里赶回去接着痛骂官老爷。

但“痛骂”一词,又未免有些冤枉人。

虽然步溪臣民骨子里最不能磨灭的便是血性,但他们要血性,更要唯步世子之命是从。

步世子说“须得遵守律令”,他们没日没夜地学规矩。

步世子说“须得修身养性”,个个诵经抄文。

步世子说“须得微笑待人”,大伙儿再没对谁甩过脸子。

是以,百姓们口头说得如何难听,面色、声气也得是波澜不惊之意,而非痛骂之态。如有耳不能闻者到此一瞧,定以为官老爷办了什么好差,正大受褒扬。

几天下来,抗议的风势越发难挡,门前水泄不通。

日头大了,他们亦无怨言,各从家中搬来竹凳木椅,排排而坐,就是不散,耐性非常人能比。

步溪微王的确与世无争,步世子更则青出于蓝。

步千弈为人淡泊清高,可谓云心月性。朝堂内外事宜自有其父得力亲信操持,若非万不得已之事,他轻易不会出手。

故而今城中沸沸扬扬,他不露面,公认并无不妥。百姓们反倒担心因着官老爷办事不力,扰了步世子清修。

宁世子的处境显然不如人家那般安闲。

前番五人,眼下仍是五人,只以墨换了柳如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