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泄题风波(2 / 2)

加入书签

自柳仲暄死后,赵月华时刻关注杜威的行踪。她从来不打算放过杜威。她也知晓杜威仗着曾?的宠信,为曾?打压异己时,存了太多小心思,诬告了很多不肯与他同流合污的人。

她在暗中收拢人心。对于很多知恩图报、德才兼备的官员来说,锦上添花没有新意,雪中送碳才难能可贵。

例如宋言谋反一案,牵连者甚广。曾?起先听了杜威一伙捏造的证据,加上宋言一向用先帝的遗诏说事,怒气上头,将涉事人员悉数投狱。赵月华怕曾?疑心她,不能直接向曾?求情,只能暗中相助。当时,还没有得到蔓儿相助,还没有和音帮忙,她只有揣摩着曾?的心意来行事。

曾?的确害怕人谋反,但她心里至少还有杆秤,哪些人是非死不可,哪些人是杀鸡儆猴,哪些人无关紧要,哪些人给点教训即可,哪些人动不得。

同样是谋反,同样是诬告,杜威的诬告话术不见得高明多少。有的人是即日处死,而宋言却是必须按刑法流程办事。

宋言是先帝在世时便受重用的人,赵月华也听曾?赞过宋言多次,直呼“宋卿乃肱骨之臣,与少臣同为皇家的左膀右臂”。一个可以与曾少臣相提并论的臣子,宋言从监察御史一路升至宰相,也少不了曾?的亲手栽培。

在赵月华看来,除了曾少臣,曾?最欣赏的便是宋言。

宋言值得帮,也能帮到。

她劝素来敬重宋言的曾少臣去狱中探望宋言。杜威用刑之狠,曾少臣自然知道,往日,杜威的狠是对政敌,对曾?不喜的人,曾少臣并不会多事。可涉及宋言这些正直之人,他有所了解的人,他一定不忍心,也不相信宋言会有谋反之心。也只有他,不怕受宋言牵连。

见过宋言后,曾少臣向曾?献上一份宋言用血写成的陈情书,字字珠玑、言辞恳切。曾?得以冷静思考宋言一案,选择召见宋言等人。

可惜,宋言一案中有些人已经被杜威用刑,残害致死。宋言和另一官员钱三通因认罪,活到曾?看完陈情书,召见他们的那刻。曾?没有听信杜威的信口雌黄,可宋言起初是先帝提拔,且三代忠良,一心忠于赵家。宋言的确不是想谋反的人,他只想用道理不断劝谏曾?放弃夺权,安心辅佐赵家子孙。

纵使曾?惜才,也想挫挫宋言的锐气。下旨贬宋、钱二人为地方官。

拉拢宋言没有好时机。他是曾?看重的人,即使被贬,曾?对他也极为关注。赵月华心知,若是贸然向宋言示好,容易被曾?的耳目察觉。赵月华只能是当个与世无争的公主,即使参与政事,也应该是曾?需要赵月华时,她才能插手。

但钱三通可以拉拢,他能力不差,只是不如宋言突出,更没有好家世。这次倒霉,作为宋言的下属被牵连进去。

赵月华特意寻个机会,向钱三通告别,备了不少金银细软给他,并承诺:“如今朝中正乱,远离京师也并非无益。你只需安心上任,等朝中稳定,我自会借机调你回京。届时,我可保你为宰相。这些拿着,沿途若无这些打点,只怕有的难受。”

钱三通郑重地行礼,将赵月华给的包裹如视珍宝地捧着,声音微颤:“臣定不负公主厚望,余生定以臣之所学报答公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像钱三通这种可拉拢的人还很多。

曾?一直利用杜威这把刀,以铁血手腕镇压朝中对她不满的势力,赵月华便暗地救了不少受诬告的人,为自己所用。他们被贬为地方官,偶尔私下会传地方的重要消息回京,只等来日可以返京,再大展宏图。

但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