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争论(2 / 2)
说罢,她转身回到队伍中,一声令下,将士们迅速整队,向着阳山关方向的下一个村子而去。
杨村长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思绪万千。
待到风青澜率领的军队消失在夜色中,其他村人才敢出声。
有人并不信任风青澜所说,率先开口道:“村长,这事儿太蹊跷了,我看这就是个陷阱,她说是护送咱们去后方,谁知道是真是假,说不定就是想把咱们骗去,到时候让咱们去战场上当炮灰!”
此人越说越觉得是真的,说到最后,声音都不自觉拔高。
一旁的另一个村人却摇了摇头,反驳道:“我看未必,要是他们真想让咱们当炮灰,直接强行征兵不就行了,咱们村里这些人,哪里挡得住那些拿刀的将士,何必费这么大周折地骗咱们?”
先前怀疑风青澜的村人立刻涨红了脸,大声反驳:“那是因为打起来肯定会损伤人手,把咱们骗过去不是更省事!”
想要跟着一起离开的人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若是要当炮灰,用咱们村的青壮就好,何必把老人孩子都带上,这不是浪费粮食吗?”
两方人各执一词,争吵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杨村长被两方人吵得头疼不已,他揉了揉眉心,沉声道:“既然这位风校尉说她是负责护送咱们这一条线,那明日咱们派人去前面那几个村子,问问他们的想法,看能不能联合起来,万一她真的心怀不轨,我们人数多点,也能让她有个忌惮。”
杨村长这么说,其实心底已然倾向于跟着风青澜举村离开。
村子里的年轻人,要么没经历过二十年前的夷族之战,要么当时年纪太小,记忆模糊。
可对于杨村长这样的老人而言,当年的战事宛如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他永远忘不了当时所有人都躲在黑漆漆的山洞里,无处可逃,只能像见不得光的老鼠一样,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心惊胆颤。
杨秋山跟着点头,身为曾经的军伍之人,就算年纪大了,但是他骨子里仍有一种血性。
他向来不喜欢这般单方面的躲藏,在他看来,这就像被束缚住手脚,处处受限,回旋余地也太小。
“而且,刚刚那位风校尉说她是福佑公主的麾下,福佑公主与那些豪强不同,应该是值得咱们相信。”
这也是刚刚那些村人争论的原因之一。
若刚刚领头之人说是当地哪家豪强的军队,他们怕是当时就感恩戴德,感谢大人们的“仁慈”,而后,转头便收拾家当躲进山里,哪还有功夫在此争论。
至于他们为何觉得闻时安和豪强不同,原因再简单不过。
梧州的这些豪强,修建豪宅园林时,哪一次不是强行征集黔首,害得他们耽误农时。
而闻时安来到梧州之后,不仅没有为了修建公主府加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