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3章 康拉德锅从天降(2 / 2)

加入书签

他只是一味的认为是康拉德使得提尔这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此该如何解决康拉德,就需要提上议程了。

……

康拉德并不清楚自己被盯上了,这哪能想到呢?

他只是充当意大利人的代表,在耶路撒冷王国这边混日子,便锅从天降,莫名其妙成了杰弗里眼中的耶路撒冷改革者。

当然,这其实严格来说,也不算有错。

只是他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没有杰弗里想的那么关键。

康拉德与他的父亲威廉五世,确实很深入的参与进了第二王国的变革之中。

威廉五世本人,以74岁之高龄担任了君临议会的上议院议长,且不多提。

康拉德本人由于其见多识广,以及对商业的熟悉程度,也亲自参与进了某些事业的兴办。

盖里斯试着通过康拉德,推进更高效的造纸,然后希望对方能够,通过自己的人脉协助王国建立一套在欧洲的分销体系,尤其是分销即将开始印刷的《圣经。

造纸这件事,不论什么地区国家民族,基本上都是公认源自天朝。

其中在8世纪时期,造纸术传到了伊斯兰世界,巴格达的工匠们对造纸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得中东地区也能够大批量的生产纸张。

这为阿拉伯文化迈向辉煌时代,垫下基石。

但印刷术的历史,却要一波三折,在更晚些日子,才西传成功。

确切说直到蒙古西征,才使得印刷术传向西方,但也并未快速普及,反倒是要到古腾堡活字印刷开始,才有了大规模出现的迹象。

也就是说,对于这个年代的第二王国而言,纸的问题相对好解决,印刷术的问题,才是需要投入人力研发,需要培养新的技工,来构建全新的行业。

而且,这个行业的前景,其实相当的不明朗。

并不是说这个时代的书籍不够昂贵之类,恰恰相反,实质是这个时代的欧洲,既缺乏买书的需求,也缺乏能买起书的人口。

拿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来说,在古腾堡印刷机开工前,圣经通常用上等的羊皮纸制作。

一部完整的圣经需要300600张羊皮纸,相当于50100只羊的皮。

抄写圣经的抄经士,平均下来一年起步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圣经。

这样一份圣经,再加上精美的皮革封面、镀金饰品和复杂的图像,价格在300金第纳尔左右,甚至更高。

寻常的教堂都难以负担起全套的圣经,仅有主教、乃至于大贵族家庭才会拥有。

但除去贵族和教士群体,就整个欧洲而言,也只有意大利地区还有君士坦丁堡,可能稍微富裕,有着相对更多的富裕商人群体,尝试来购买。

至于更下层的人,买圣经干嘛?

能拿来吃吗?有什么用吗?能改变贫苦的生活吗?

就算识字了又如何?难不成识字就能改变阶层吗?

就算印刷术,能将高昂的书籍价格打压下去,对于一贫如洗的欧洲穷人而言,那也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哪怕是欧洲的古腾堡印刷机开工后,一套相对精良的《圣经其实也价值30金佛罗林。

真正的赤贫者,是无法负担起任何知识价格的。

但反过来说,意大利地区、威尼斯人、君士坦丁堡,又或者现如今开始富裕起来的第二王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