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4章 写序还有报纸(2 / 2)

加入书签

盖里斯的一生并没有结束,因此他的言行还在被记载,但除去写宗教经文外,不代表盖里斯不能用明确的教义来规范自己的组织。

面对这三份序和引言,三位使徒其实都本能的有些抗拒,这是在批判、在否决、在告诉世人,所谓的教士、教会,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神圣权利。

事实上,若非是盖里斯亲自写下这些内容,反复言传身教,并且以真正无可置疑“奇迹”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十二使徒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盖里斯的教义。

因为,这背离了许多东西,背离了中世纪人的三观。

但盖里斯终究是出现了,他自己化身成神圣的烛光,照亮了黑夜,犹如锤子一般将这些“真理”敲入人的脑海。

因此,纵然使徒中有人不喜欢,却还是会去执行。

他们或许会向盖里斯提出自己的建言,但在盖里斯做出决定之后,却只会去拥护。

要知道,背离君王的旨意至多不过是一死,背离神的真理却意味着死后的永恒折磨。

正是凭借着这种方式,盖里斯才在12世纪,建立起一个与这世道迥异的组织,并且试图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传承下去,为后人做好启迪。

当这家小小工坊正式开工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在预备着向旧时代的宗教宣战了。

罗马教廷也好、巴格达哈里发也罢、书籍将承载着文字的力量,给予他们重重一击。

不过由于当下的第二王国现状,宗

教上的宣战,其实还是要停一停,并不急于开始。

反倒是为了强化国家认同,有着一件更需要紧迫的事,这件事同样是依托于印刷术??报纸。

收复加利利公国的行动,处处都离不开盖里斯,很多城镇都需要盖里斯亲自前往,而许多有宗教意义与历史意义的教堂与地点,也都需要盖里斯去一趟走走形式。

这些事虽然很麻烦,但又确实能比较有效的安定人心。

而这个过程里,盖里斯所经历过的那些事,就比如击溃了什么突厥人部族,解救了什么法兰克人奴隶,包括免除人头税等等事件,都传回了后方,整理之后,要开始印刷成耶路撒冷王国的第一份“报纸”。严格来说,这还谈不上是成熟的报纸,而更接近于通报,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笔者和中产阶级,能够支撑起报纸的顾客市场。

甚至于,在相当长时间内,盖里斯都未指望“报纸”这个东西能够盈利,反倒是需要往里面砸进去大量的补贴,乃至于雇佣宣讲员来向群众派发与宣讲。

这样干的好处,其实也毋庸置疑。

……

在提尔城的广场上,在这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洒在大理石铺就的地面上,折射出淡淡的光辉。

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制讲台矗立在广场中央,上面铺着深红色的布帘,象征王室的标志性纹被绣在布帘的边缘。

带有耶路撒冷金黄十字的旗帜在讲台后飘扬。

她的短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是涂上了金粉一般,每一缕发丝都带着光泽。

今天,伊莎贝拉是在参与王国第一家报社的剪彩活动,这次剪彩活动出席了很多王国里的重要人物,也让民众们对所谓的报纸充满了好奇。

当伊莎贝拉穿着礼服,剪开丝绸彩带的时候,台下的民众们在一些人的带领下发出欢呼。

对于报纸这个概念,民众们其实都不太懂,不过既然有“女王”出席,那么跟着过去凑热闹那准没错。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这个王国真正的国王是谁,民众们已经并不能很好的分辨出来了。

在之前的一年里,伊莎贝拉就已经打破了自己高高在上、深居宫廷的形象,转而树立起和蔼可亲的人设。

她会在周末的时候接见民众代表,与之随意的聊天,如果有什么需求的话,伊莎贝拉也会帮忙解决。而且她不时也会在侍从护卫的情况下出现在街道与商店,当有人向伊莎贝拉致敬的时候,少女也会微笑着给予回应。

总的来讲,提尔的市民们对于自己女王并不陌生,对于这样一位不折腾人、还会静下心听民众倾诉又长相甜美的少女,都心怀好感。

剪彩活动结束后,几位侍从带着一叠新印刷的报纸站到人群边缘,一边免费发放,一边向围观的民众解释它的用途与内容。

那些愿意购买第一份报纸的人,则从一旁领取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