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1 / 2)
12月2日周一,放学时,一班班主任悄悄地告诉何嘉南,“初三的四名学长本来初赛已凭优异成绩入围物理全国联赛,但由于梁一民师兄家里有事,张亦晨师兄要参加英语的联赛,他们退出后,现在物理全国联赛空出两个名额,学校打算让你和唐晔当替补顶上。”
何嘉南自问自己的学业成绩虽然一直名列前茅,但似乎也并未达到那种出类拔萃的程度,才一年级的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个机会?初三的师兄师姐里尽管还有比自己好的。当然唐晔那自是无可挑剔,他的头脑与实力,连自己老爸都认同。然而,自己为何也能得到这个机会,何嘉南心中充满了疑问。
班主任似乎看出了何嘉南心中的困惑,她笑了笑,轻轻拍了拍何嘉南的肩膀,说:“这是学校的安排,当然是觉得你行呗!你们只需要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老师,我考虑一下。”
“你还考虑?!好,要快,明天开始要为全国联赛集训了!”
与唐晔一起骑车回家,何嘉南向他提出这个疑问。
唐晔对他笑笑,不答反问:“难道你不想去吗?我很想去,很想和你并肩作战。”
“唐晔,我和你的水平不同。我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
“何嘉南,那你想听到我对你说‘跟着我,能获奖’;还是对你说‘我很害怕,想和你一起’呢?”
与他在合群路口分别后,何嘉南骑车上桥,12月初气温尚暖,海印桥上,他看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金色的星星在闪烁。而二沙岛则像是被夕阳轻轻拥抱的珍宝,岛上的建筑和绿树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给了他希望和力量。
“跟着我,能获奖。”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何嘉南想,也许正是因为他有这种自信和实力,学校才放心让他们两人作为替补参赛吧。
然而,唐晔的另一句话:“我很害怕,想和你一起。”这句话让他感到有些意外。唐晔对他如此坦白,他知道唐晔虽然不说,但最近被冤枉被误会,心里肯定不好受。
看着夕阳斜照的二沙岛,何嘉南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又不会掉块肉!而且,就当陪陪好友、一同增长见识也行啊。
收拾起心中的疑惑,他马上停下骑行给老师发信息确认了这事。
星期二下午放学后,物理科组长林志远老师把四个参赛的同学集中到五楼的科学室。
“同学们,这次入围的全国初中生物理赛制是这样的:其中60%的分数来自于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由四名同学分别完成后计算总分;剩余的40%是主观自选课题部分,四位同学都需要参与演讲或实操。全国总共有24支队伍参赛。
上个月,我们学校在省级预赛中成功获得了参赛资格,这是一份极大的荣誉。你们四位同学不仅代表了我们学校,更与我市广亚中学的队伍一同,展现了我们省初中生物理的最高水平。”
林老师已经极为熟悉王翔宇和赵铭轩两位初三学生,但对于初一的唐晔和何嘉南,他就有点不以为然了,何况这名学生刚刚才传出数学竞赛的成绩有猫腻;那个又是哪个大学什么校长的亲儿子,哼,皇亲国戚来蹭热度。
刘校长的说法是,“何爸爸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何嘉南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唐晔你就更不用担心了,他没有哪次不是满分。”
林老师自觉有点焦躁,感觉来了两尊佛,带不动,不敢不带。
林老师进行了如下安排:两名初三学生继续完善机器人编程;而两名初一学生则先完成林老师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题目,以摸底测试。
四个学生两两分别坐在教室的前部和后部。两名初一学生的表现截然不同:唐晔一脸平静,手里的笔几乎不停地写着,除了读题看题停顿一下、几乎无需思考,尽管老师给了40分钟的做题时间,但唐晔在最后十几分钟只是盯着窗玻璃发呆,但又对林老师的暗示可交卷的提醒也置若罔闻;相对而言,物理学院院长家的公子何嘉南则显得有些焦虑不安,拼命抓耳挠腮,毕竟这是奥赛级别的题型啊。
40分钟的铃声响起后,林老师迅速走过去收了两人的试卷,快速浏览后发现,唐晔的卷子几乎无错误和空白,而何嘉南的试卷则不尽如人意。
林老师轻轻叹了口气。
何嘉南第一次因为成绩而感到尴尬无比。
唐晔侧过身子,注视着何嘉南说:“没事,来得及,你可以的。”又对林老师说:“老师,我知道你信不过我们。这样说吧,题目难度的范围我们大概知道了。现在离正式比赛还有24天时间,按规程,我们需要最迟在22号到沪城报到,27、28号比赛,期间我们还要熟悉场地,特别是调试演示内容。那就是说,我们在羊城还有19个晚上。我认为,您要给我们恶补,以我们两个的逻辑思维,还来得及。而且别忘了,何爸爸能教给何嘉南的知识,绝对比别的家庭的孩子要多得多。”
林老师看到唐晔在自己面前亲手完成的随机抽出的考卷,心里已经相信的确像他老同事??教数学的张老师所言,这孩子头脑好得根本不需要去作弊,当你真的懂一道题时,自己把它做出来比背答案更快。
他不由得问:“之前我听梁一民说你已经为此给他们提过意见了吧,那你说说对这十几天是怎么安排?”
唐晔看看他,又扫了一眼两位还在低头编程的师兄:“我就直说了吧:理论知识和题目我不认为我还需要花时间,所以我想马上参与到自选课题的研究中。
林老师说:“这个机器人的完成度已经很高了,你可以先跟着师兄们先了解一下。”
唐晔毫不客气:“自选课题环节,你们不会真的认为只选用这么简单的固定程式机器人吧?况且,近期机器人话题如此热门,想必会有很多队伍涉足。若只是稳扎稳打,又怎能脱颖而出?更何况,如果有队伍选择了今年的新颖话题,比如量子比特的低温耦合、核聚变反应的新发现,以及等离子态更精密的操控等,无疑都会加分不少。”
“那你想现在换课题?”
“来不及,机器人肯定要继续做,毕竟经费也花了。但我认为,改是必须要改。现在智能家居都兴起了,谁还会对非智能机器人感兴趣?”
“难道你想为我们的机器人加入AI?”
“为什么不行?”
这时候,两名师兄也凑了过来。
赵铭轩说:“不到20天时间,哪来得及重新搞!”他捅了捅他的同伴王翔宇。
但王翔宇却不发一言。
“拿不出手的东西,想我直言,你们只是在白费时间。”唐晔微笑着,说话却毫不留情。
“你有什么想法?”林老师问
“我的想法是,将机器人改一下,除了作为普通可量产的播放器、温控小风扇等功能保留外,定位为智能陪伴型机器人,能够深入理解我们的需求。”
“那么它与现有的机器人有何不同呢?”
“它理应能够自动检测附近是否有人,并主动问候。它还能大致分析人的表情和声音中的情绪,判断是否需要提供情绪价值服务,如陪伴聊天或播放音乐等。”
“那和现在的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按语音提示放些音乐、吹个风让心情舒畅么。”赵铭轩说。
“但智能的陪伴机器人不仅仅是具备语音和音乐播放功能,它是能够根据用户的情绪状态,智能地选择话题和聊天方式,真正做到情感的陪伴。”
“你想怎么改嘛?”赵师兄又问。
“我打算内置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和情感分析算法。它能够实时分析用户的语音和表情,识别出其中的情感倾向和关键词,从而智能地选择合适的话题和聊天策略。”
“那升级的东西不是要很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