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开张大吉(1 / 2)
张二嫂站在灶房门口抻长脖子朝前院方向张望,从王小郎君口中得知王文茵被住持师太请去说话,她这颗心七上八下的,生怕老尼姑刁难王文茵。
远远见到王文茵从前院跨门进来,张二嫂立刻便迎了上去:“小娘子,你怎么去了这么久?住持师太为难你了吗?”
“没有。”王文茵轻松一笑,将自己与妙善师太谈判的结果告诉了张二嫂。
张二嫂不敢相信,嘀咕:“妙善师太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了?还是小娘子你有本事,师太平日里待我们可没什么好脸色。”
有利可图,态度自然是不一样的,这是人性。王文茵并不认为在妙善眼里自己跟福田院里的其他流民有什么不同。
“婶子,米粉都给两位阿叔送去了吗?”
提起这事儿张二嫂立刻就来了精神,拍着大腿笑道:“哟,小娘子,你是没见到王大崔他们吃得那叫一个香,恨不得连碗一块儿吞下去,给其他人羡慕得口水都流了一地。这儿的人谁也没见过白溜溜粉嫩嫩的米粉,都快馋死了,嘿嘿,都跟我央求要是小娘子还需要人帮手,他们也想帮着干点活,不为别的,能给碗米粉吃饱就行。”
“不急。”王文茵暂时还没有扩大米粉作坊人员规模的打算,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把米粉销售出去:“婶子,离静缘庵最近的镇子有多远?”
“就算脚程快也得要半个时辰呢【注1】。”张二嫂抬头看天,大雪跟扯棉絮似的从空中坠落下来,不禁担忧道:“眼下这冰天雪地,怕是再热乎的鲜米粉拿到镇上也已经冻成冰坨子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王文茵想了想道:“可以先把米粉拿去山下的村子里售卖。”
“可村子里只有农民和佃户,他们哪有余钱买咱们的米粉吃。”
“不怕。”王文茵道:“没钱买米粉可以拿同等斤两的早籼米置换,鲜米粉吃起来口感比早籼米好,相信会有人愿意交换的。”
张二嫂喜道:“这倒是个好主意!”想了想又觉得不对:“可用同等斤两的早籼米换咱们的鲜米粉,那咱们岂不是亏了?”
王文茵摇头:“不亏,一斤早籼米可以制成两斤多鲜米粉,咱们还是有盈利的。”
张二嫂一拍脑门:“对啊,我咋就没想到这茬,还是小娘子你聪慧。”
“这只是权宜之计,眼下我们没有别的销售途径,只能先赚一点粮食差价作为原始资本积累。”
张二嫂听不懂王文茵说的这些拗口的话语,但有一件事她很确定,跟着王小娘子就有饭吃。
天刚蒙蒙亮,王文茵便同张二嫂一道将新鲜出炉的米粉装进陶罐子里,罐子外面裹上几层厚厚的稻草,再放进竹篮,用一根木棍穿过竹篮的手柄,一起抬着下山去丰收村里兜售米粉。
丰收村虽名为丰收,实则并不富裕。村民主要由本地农民、佃户和外来的佃户组成。
本地的佃户原本是村里的农民,因为借了高利贷还不上,将自家的土地转卖给村里的大户,再租赁田地耕种,收入虽少,勉强还能糊口。外来的佃户则基本都是些流民,住在村口西北角的窝棚里,食不果腹,民生艰难。
张二嫂经常帮静缘庵的尼姑下山采买,对丰收村的村民十分了解,知道哪几户是农民,哪几家又是佃户。
“佃户家里粮食不够,平日吃的都是糊糊,怕是没有余粮可与我们置换。农户家倒是有点余粮过年,不妨试试同他们交易,若是不成咱们便去找庄子里的大管家。”张二嫂颇有些自得:“先前我帮妙善师太给庄子里送过几次供品,跟大管家打过照面,能说上两句话,这米粉他铁定喜欢。”
王文茵顺着张二嫂手指的方向望去,那座庄子占据着全村最好的风水宝地,白墙黑瓦,古朴雅拙,煞是显眼,倒是不像北方的建筑,更像江南的园林。
“这庄子的主人是谁?”
王文茵难得好奇,第一次在北地见到如此规模的江南园林建筑,勾起了她的思乡情。她是遗腹子,出生的时候父亲王?已经过世,祖父王安石被贬官至江宁府。她在金陵长大,年初跟随祖母吴氏第一次进京,一路颠簸,几次遇险,还差点命丧汴京。
汴京太大,太繁华,初次进京的王文茵感觉自己如此渺小,在富贵迷人眼的汴京城里竟找不到一处容身之所。不过,阎王殿前走一遭后,她已无所畏惧,她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一年之内她要在汴京城里挣下一方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