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1 / 2)
离开文家的马车,距离出镇的城门已是不远,王文茵见张二嫂伫立在门楼下朝她来的方向张望,便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
“小娘子你终于出来了,我差点以为你被人拐跑了呢。”不知情的张二嫂说了句玩笑话。
王文茵紧绷的脸色松弛下来,笑了笑道:“我像是那么容易就被拐跑的人吗?”
张二嫂朝她身后的马车瞟去一眼:“咦,那不是文家庄的小厮陈武吗?小娘子刚刚是从那辆马车上下来的吗?”
王文茵嗯了一声:“半途遇到,小武哥顺道载了我一程。”
“要不小娘子还是坐文家的马车回去吧,这一路也不好走。”
王文茵摇头:“顺道载我一程是人情,若是还让他们送我回去,那便是我不识趣了。”
张二嫂附和道:“小娘子说的是,咱们跟文家毕竟不是一个阶层的人。”
受过后世人人平等思想教育的王文茵自是不会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但碍于她所处的这个朝代人的平权意识还远未被启蒙,她也只能顺应时势,认同道:“婶子说得对,咱们小老百姓是须得有点自知之明的。”
两拨人各自出镇回家,走的虽是同一条道,既然不相为谋,还是尽量疏远一些比较好,王文茵在心里这么告诫自己。
回到静缘庵时已过戊时,王文茵召集伙计们在灶间吃过晚膳后开了个小会,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告诉大家。
首先当然是要转型做干米线,鲜米粉虽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但耗时耗力,还不易储藏。最麻烦的是必须每日派人下山送货,是对人工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而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一个坚固好用的??床子。
王文茵让穆叔自己选是做清包工,还是像其他伙计一样领薪水。若是清包工那就是一口价包下所有木工的活,若是领薪水,那便是旱涝保收的打工人,日薪跟其他人一样也是100文一天。
穆叔几乎没怎么考虑就选了后者,他说:“小娘子看得上我的手艺是我的荣幸,跟着小娘子至少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
看来大家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王文茵顿时觉得肩头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那就欢迎穆叔加入我们的小团队。”王文茵带头鼓掌。
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经过王文茵的调教,大家都明白鼓掌代表欢迎,赞同、喜欢、还有叫好。
王文茵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再继续宣告:“待干米线研制成功后,我打算扩大经营范围,咱们要走出丰收村,去朱仙镇上摆摊卖米线。”
伙计们齐刷刷鼓掌叫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