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三十四章(1 / 2)
一句醍醐灌顶的话,令赵四郎惊出一身冷汗,他平素也不是不谨慎的人,不会轻易将内心所思所想对着个人就滔滔不绝,许是王小娘子跟旁人不一样,同她讲话他就没那么多顾忌,一个没忍住便泄露了口风。
“小娘子教训的是,是我僭越了。”赵四郎赔笑着拱手作长揖。
王文茵眨眨眼,狡黠一笑,“你就不怕我去告发你?”
赵四郎摇头,“你绝不可能做这等小人之事。”
王文茵佯装惊讶,“你就这么信任我?”心下颇为得意,看来我给人印象很靠谱。
赵四郎不好说出心里话,又怕被王文茵看穿,嘿嘿笑着挠头道:“我赶早出来吃米线呢,没想到排队的人这么多,也不知轮到我还能有剩下的不?”
这思维可够跳脱的,王文茵心说,回头看看排队的长龙,心里也没底,“李叔他们今日第一次出摊,没想到生意这么火爆,估计够呛,你若喜欢吃米线,日后便直接去铺子后院,让阿萍给你留一份就是。”
“此话可当真?”赵四郎抚掌大笑:“我可太喜欢李记的米线花卷了,哪怕天天吃都吃不腻。”
粉丝如此热情,王文茵哪有不满足的理儿,当即小手一挥,慷慨道:“那是自然,你我可是合伙人。”
说到合伙人,赵四郎顺便打听了一下香皂的生产进度。
王文茵摊手,“冷制皂至少需要静置一个月后方才能使用,你若是好奇,可随我回静缘庵亲自去瞧瞧。”
赵四郎欣然应邀,虽然王文茵先前给他讲解过制皂的原理,但若是没有亲眼瞧见,便是怎么也想不通这香皂是怎么做出来的,既然王文茵不藏私,他自然是想见识一下的。
赵四郎平时去静缘庵都是骑自己家的马,但王文茵不会骑马,于是便打算雇一辆马车同她一道回去。二人来到城门附近的马厩,赵家的马平日都寄养在此,有专人照料。
北宋政府推行养马于民的制度,说起来这项政策还跟王文茵的祖父王安石有关。
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军事力量薄弱,导致最适合养马的“燕云十六州”一直在辽国的掌控之中,而这也成为了北宋最大的隐患。雍熙三年(986年),辽景宗耶律贤去世,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继位,宋太宗赵光义便想趁此机会收复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却在金沙滩之战(雍熙北伐)中被萧太后反杀,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杨家军也折在了这场北伐战役中。【注1】
雍熙北伐惨败后,北宋对辽转攻为守,辽国却频频南下侵犯大宋边境。在历经长达25年的战争后,到了宋真宗这一届本来是很有希望打败辽国的,结果出于恐辽心理,在明明有利的战局下居然和辽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自此,宋朝每年须向辽岁贡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而燕云十六州依然没能回到大宋境内。【注1】
缔结“澶渊之盟”后,虽然宋辽之间进入了一个长期稳定和平时期,但在王安石看来澶渊之盟导致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大部分军队“武备皆废”,北宋的军事策略也由开拓转为守成。而辽国同样也“兵备松弛”,最终导致两国都被后起之秀金国所击败,这是后话。【注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