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4第三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如果说失去“燕云十六州”是北宋军事羸弱的外因,那么内因则是重文轻武的宋朝士大夫阶层与皇室勾结导致北宋境内可用来养马的良田沃土被皇亲国戚和臣子大量侵吞,与之相对的却是百姓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皇帝既动不了权贵阶级的利益,又必须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还需要为军备蓄养战马,不得已宋真宗只能让群牧司去边境购买其他国家牧民的马充作战马。这也导致边境的马匹售价极高,买回来的却都是货不对板的老弱病残驽马。【注1】

到了宋神宗这一届,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积极推动颁布了《五路保甲养马法》,也就是“保马法”。“保马法”是在保甲制的基础上养马于民,这一举措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同时因其赔偿政策严明,百姓有了保障后养马更加用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马匹的存活率和战斗力。“保马法”不但补充了北宋的军需,增强了民间的武装力量,还有效缓解了与农民争地的矛盾,可谓一举多得。【注1】

身为“爱马士”的赵四郎一路上津津有味地聊着“保马法”的来龙去脉,滔滔不绝地表达了自己对王介甫相公的崇拜之情,王文茵简直哭笑不得。

二人刚回到静缘庵山门脚下就遇见了下山来的文安世和陈武,王文茵还没来得及问候,陈武率先开了口:“小娘子,你可算回来了,我家七郎已经寻你两回了。”

文安世横了陈武一眼:就你话多。

陈武咂砸舌,缩到文安世身后去了。

王文茵不明就里,“七衙内寻我何事?”

文安世清清嗓子,道:“自然是为了水泥和混凝土的事找你。”

“哦对??”王文茵一拍额头,歉疚道:“最近太忙,差点忘了这么重要的事。七衙内若是不急,等我片刻如何?”

文安世将视线转移到跟在王文茵身后进来的赵四郎身上,王文茵便为两人做了介绍。

赵四郎见状立马上前行礼问候:“在下赵元宁,今日有幸得见七衙内,幸会之至。”

这是文安世第一次见赵元宁,先前听陈武提起过,不觉仔细打量了他两眼,随后冷淡地拱手还礼,“赵兄不必多礼。”

赵元宁也是第一次见文安世,王文茵没提文家的背景,他并不清楚文安世的来历,只是心里暗暗诧异,想不到穷乡僻壤居然还有这般风光霁月的少年郎,看他年纪应该比自己还小两岁,但周身气度却比自己沉稳许多,心里顿时冒了点酸味。

文安世朝王文茵点点头,“不急,等你完事后再来山顶寻我。”说完翩然离去。

赵元宁幽幽道:“这位七衙内似乎有点冷淡。”

王文茵不觉有异,“他一贯如此,你不必介怀。”

赵元宁放了心:“我还以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