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三十五章(1 / 2)
“只是什么?”赵元宁追问道。
王文茵将口罩拆开展示给赵元宁看,“只是眼下我们这儿只有苎麻,若是能找到棉花就更好了。苎麻虽透气,却远不及棉纱口罩舒适,且棉纱能更有效地过滤掉有害物质,是最适合做医用口罩的面料。”
棉花对宋朝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赵元宁更是闻所未闻,他有种感觉,在王文茵这个穿越过后世的人面前,自己哪怕读再多的书也不过是文盲而已。
“这棉花又是何物?”
王文茵拿来纸笔,将棉花的形状画出来给他看,指着棉花中间那团白絮道:“这团白絮便是棉的纤维,即可用来填充保暖,亦可纺纱织布,是比葛、麻、丝更实用的衣物原料。”
赵元宁拿起棉花的样图看了又看,很难想象这团白白胖胖的棉絮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你可知何处能找到此物?”
王文茵思忖道:“听闻西域和闽岭以南【注1】皆有种植棉花。种在西域的多为一年生的棉花,又称小棉;闽岭以南地区种植的则为多年生的中棉,当地土人用中棉织的布名为吉贝布。”【注2】
“若是闽岭以南地区有中棉,那便简单了,我们的香料供应商就是从泉州来的,待我向他打听一番再告知于你。”
王文茵喜道:“若是有棉花籽便更好了,可以让本地农户也种上棉花。”
赵元宁遗憾道:“可惜闽岭没有市舶司,否则以泉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洋货商贸将远比现在更发达,棉花或许早就被传到东京来了。”【注3】
王文茵脱口而出:“泉州很快就会设置市舶司了。”
“你如何知道?”赵元宁想起什么似的一拍脑袋:“你定是在太虚幻境里见过,是不是?”
王文茵摇头,“泉州外贸发达,农业却不足,当地百姓主要依靠外贸维生。先前凡是从海外运货回来的商船都必须辗转去广州市舶司核查。如此一来,时间久,路途远,还有撞到暗礁的风险。是以泉州知州陈?(音chēng)多次上书朝廷希望在泉州设立福建路市舶司,但却被驳回。现如今新法被废,朝中掌权的已非原来的改革派,相信陈知州定会再次上书恳请朝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注3】
赵元宁对王文茵的话深信不疑,搓手道:“若在泉州设置福建路市舶司,那么今后从海外运回来的香料便无须经由广州市舶司抽解,可直接由泉州发往东京。这么一来不仅时间上简省,香料的价格也会有所下调,而我们的成本也能相应降低。”
这正是王文茵想要的,成本下降便能让更多底层的百姓买得起他们研制的日化用品,改善卫生习惯,减少细菌病毒传播导致的各种传染病。
“小娘子,今日是熬猪油还是榨椰子油?”静尘过来征求王文茵的意见。
王文茵看了赵元宁一眼,道:“便用椰子油吧。”
“椰子居然也能榨油?”赵元宁想起前些日子王文茵托他花重金从水果批发商那儿设法弄来的一筐椰子,还以为她想喝椰汁,没想到居然是用来榨油。
“能不能你看了就知道了。”王文茵让人将一筐椰子搬到院子里,再让王大崔找来一把砍柴刀准备给椰子开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