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六十五章(1 / 2)
王文茵见来人是赵元宁,并不打算对他隐瞒,一五一十将有人冒名顶替潜入米线作坊窃取技术的事告诉了他。
赵元宁听后大惊失色,“这可如何是好?不如报官吧?”
“安了,小事一桩,我心里有底。做米线的技术迟早会被人传播出去,只不过是有人想捷足先登而已。”
“可若是做米线的技术被其他家窃取,那米线作坊岂不是会面临销售竞争?”赵元宁隐隐担心香料工坊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
“这是无法避免的,同行之间一定会形成竞争,就看是良性还是恶意。”王文茵冷静道。
赵元宁被王文茵这气定神闲的态度折服了,“若是恶意竞争你当如何处置?”
王文茵眨眨眼,忽悠他道:“船到桥头自然直,你且等着看我如何应变就是。”
苏轼暗自好笑,难怪阿茵说她同赵家四郎只是纯洁的合伙人关系了,这小子如此憨傻,怕不是阿茵的对手吧?
王文茵从赵元宁手中接过农场的规划图,展开来给苏轼看,“大人请看,这便是我设计的生态农场平面规划图。”
赵元宁也抻长脖子凑过去看,先前听王文茵提到这个生态农场时他还没什么概念,如今对着图纸一瞅,乖乖不得了,农场居然还能这么玩。
“我规划的这个生态农场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王文茵指着规划图给他们介绍:“分别是种植模块、养殖模块、有机肥料堆肥发酵模块、和农产品的加工模块……”【注1】
苏轼边听边看,心里啧啧称奇,这个生态农场别说见过,他连听都没听过。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王文茵怎么可能对农业这么了解?难道这是王安石生前为国家做的农业规划,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便撒手西归,如今由他的亲孙女来帮他实现遗愿?这么一想苏轼就觉得合情合理了。
“堆肥发酵是怎生个堆法?”赵元宁在听完王文茵的介绍后对这个生态农场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文茵将他们二人带到堆肥区域,赵大郎一家正在忙碌地将各处收集起来的树叶、木片、木屑、厨余残渣、动物粪便、和废弃的鱼虾、鱼渣、贝类等物分层堆叠在一起进行发酵。【注1】
“堆肥的原理便是在一层新鲜的原料上堆一层干枯的原料,让所有的堆积物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有氧发酵。”王文简明扼要解释道。【注1】
赵元宁虽然没种过地,胜在脑子好使,一看便理解了堆肥的奥妙,吸着鼻子道:“若不是亲眼所见,恁谁也想不到这些平日里人人嫌弃的臭鱼烂虾居然也能变废为宝,真是太神奇了诶。”
王文茵注意到赵元宁忍臭忍得辛苦,便指点他站到上风口去,“堆肥发酵的最初阶段味道比较大,待堆肥成熟后非但不会有臭味,还能帮鸡舍、猪舍、牛羊棚舍祛除臭味。”【注1】
“这么说堆肥可是生态农场的关键所在?”
苏轼在常州居住的时候经常在自家后院侍弄菜园,家中吃的新鲜蔬菜基本都是由他亲手种植出来的,对沤肥自然是了解的,只是没见过王文茵这种堆肥发酵的模式,听她这么一解释立刻就抓住了重点。
“大人说得是,堆肥可以说是有机生态农场的根本,要干好一个农场首先必须学会的技术就是堆肥技术。”王文茵道:“通过堆肥发酵出来的有机肥不但可以修复改良土壤,令土质变得更加疏松,促使植物的根系更为发达,还能帮鸡舍、猪舍、牛羊棚舍除臭,堆肥堆得好生态农场才可以持续发展下去。”【注1】
苏轼将王文茵的话都听了进去,内心不由萌生了一个不成熟的念头。
随后王文茵又带着苏轼赵元宁参观了种植区和养殖区,听说她要在稻田里饲养肥鸭,苏轼乐得哈哈大笑,问她:“阿茵,你确定不是因为馋烤鸭才想养鸭子吗?”
王文茵一本正经道:“大人有所不知,稻鸭共作模式是前人通过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相结合,利用鸭子来控制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同时还能将鸭子的粪便作为肥料反哺给稻田,实现水稻和鸭子双丰收的宝贵经验。”【注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