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第七回(2 / 2)

加入书签

乡人们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人给淹了。

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紧密了,私密性自然要差上一些。

因此,乡下院墙最大的用途,就是起到个划分地盘的作用。

最多,再拦一拦自家养的牲口之类。

…………

不管别人喜欢什么样的,于欢和红姑倒是对新的院墙都很满意。

房子盖好那天,于欢送走建筑队的伙伴们,从里面把沉重的木头大门一关,瞬间觉得安心起来。

隔壁红姑家的房子还在盖,隔着高高的院墙,还能隐约听到众人忙碌的声响。

于欢关上门,转身回到自家正房。

说是正房,里面其实相当简陋,好比现世的毛坯房。

整间屋子没有任何家具,只最里靠墙的位置有一堆厚厚的稻草。

这里没有搭土炕的习惯,村人睡的都是架子床。

这会没功夫更没钱买床,大多数人都是睡的稻草床。

盖房子的时候,于欢不清楚情况,以为这里的冬天没有很冷,也没多问。

只随大流捡了不少稻草回来,晒干之后搭了这么一个稻草床。

于欢空间里有床,她打算晚上再拿出来用。

至于这个稻草床,是摆给外人看的。

此时稻草床上铺了块看不出颜色的布,上面放着一个小小的包裹。

这便是众人眼里,于欢的全部家当了。

至于铜钱,那是一个子儿也没有的。

于欢参加建筑队得的那点可怜的工钱,全都用在这个新家上了。

于欢今日“搬家”,跟建筑队请了半天假。

准备在家里收拾一下,明天再继续上工。

…………

屋子空也有空的好处,就是好打理。

于欢不喜欢土做的地面,让人把屋子里面也涂了那种防水的涂层。

屋里没有太大尘土,清理起来便很容易。

于欢从空间拿出拖把和抹布,通通擦拭一遍,就算打扫完了。

收拾完卧室,于欢去了厨房。

于欢的厨房和卧室一样简陋,只靠窗的位置搭了一个土灶。

灶边一只大肚子水缸,靠着缸边的地上堆着小半袋粮食,这便是屋里仅有的物品了。

大恒朝铁器昂贵,百姓家用的都是陶锅。

当地人也叫它小釜。

刚买来时,于欢用手摸过,表面光滑的很。

陶锅的样子不难看,造型圆润大方,外皮还有少许花纹。

陶锅导热快,受热均匀,是不错的锅具。

就是不够结实,温差过大时极易破裂。

因此,大家使用时便很小心。

当地人大多用它来煮些汤汤水水。

炒菜那是极少的,毕竟家家都缺油水。

于欢打扫完厨房,把灶上的陶锅洗净,重又倒入几瓢清水。

…………

这水是于欢从山上取的。

于欢家的后山有一泉眼,水质干净,十分清甜。

当初于欢跟着队伍走出那片荒芜之地,空间里囤的饮用水已经喝的七七八八。

于欢不得不在本地寻找代替品。

万幸,让她找到了这眼古代版的“农夫山泉”。

众所周知,山泉水是地下水的一种,通常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水质会比较稳定,是比较理想的饮用水。

这水从山顶流出,中途汇入河流,途径半个村落。

村民们平日取用的生活用水便来自这里。

上游饮用,下游浣衣。

因着夏日炎热,不时有穿着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