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回(1 / 2)
于欢所处的位置,位于这片山脉四分之一处的高度。
地势开阔,远处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溪。环境很是不错。
她适才在周遭转了一圈,没有看到蛇类,也没发现大型动物留下的痕迹。
高处的树叶没有被食用过的痕迹,说明一些过高的食草类动物也不会过来这边。
不过出于谨慎,于欢还是在一棵松树上拴上了保险绳。
万一真的有猛兽经过,她便可以靠着这根绳索快速爬到树上去,以此来躲避危险。
在周边的地面上,于欢看到了一些小动物的脚印。
偶尔,某些低矮的树桩和树木底部的树皮上还有两道明显的印记。
于欢一开始不确定那是啮齿类的牙印还是什么,她的野外求生书上没有关于这种痕迹的图片。
于欢仔细观察过后,发现那痕迹附近的地面上,经常会有些零星的黑色圆形小颗粒。
于欢上大学的时候,宿舍的老三曾在宿舍里偷偷养过小兔子,她见过这东西??那是兔子的粪便。
再看那些印记的时候,于欢便明白了。
于欢把那齿痕的样子记在心里,下次再看到,就能一下认出来了。
兔子大多生活在地洞里,总是一大群生活在一起。
书上说兔子的活动半径较小,如果能看到踪迹,说明这些兔子就生活在这附近。
兔子这种小动物,算是个比较理想的新手狩猎类型。
于欢当即决定,针对兔子们做一个四脚套索陷阱,为求保险,再做个弹性陷阱。
说干就干。
于欢从空间里拿出各种工具,根据书上学到的方法,轻快的忙碌起来。
她一边设置陷阱,思维便发散开来。
若是她真的能成功,很快便有肉食了。
可以给小石头好好补一补,那孩子太瘦了,且得多吃些肉。
兔子抓的多的话,自家吃不了还能卖出去。
要是刚好抓到一公一母,干脆试一试人工养殖?
兔子似乎很能生啊……
养殖成功的话,短时间内就不用担心没肉吃了……
书上说,人体在消化兔肉时需要消耗自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人在大量食用兔肉后需要注意补充这些营养物质,否则身体会变得越来越虚弱。
现代人类饮食均衡,当然不怕这一点。
但是对于营养缺乏的古代人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
维生素好办,这会家家缺粮,都快把各种野菜当主食了,不怕缺失。
粗粮中也含有不少矿物质。
或者也可以想办法去河里抓些鱼回来,给红姑和小石头她们补补钙,应该就差不多了。
想到鱼,于欢的动作顿了下。
于欢虽说不挑食,但鱼类是她少有的、几乎从不会主动接触的食物。
于欢很小的时候,因为吃鱼被鱼刺卡过,而且不止一次。
后来于欢去了姥姥家,姥姥煮过几次。
姥姥会细心的帮小于欢挑鱼刺,把刺少的鱼肚皮留给她。
即便如此,只要桌子上有其他菜,于欢便不会主动去碰鱼肉。
没办法,幼时留下的阴影太深了。
后来,她们家的饭桌上再也没出现过鱼类。
因为这个,于欢从没打过河中鱼儿的主意。
其实,兔子于欢也从未吃过。
于欢所在的北方小镇,根本没有吃兔肉的习惯。
姥姥家平时常吃大都是猪牛羊肉、鸡肉鸭肉这些。
不过她这会没资格挑食。
即便于欢这会遇到的是田鼠或者蛇类,也会试一试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