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回(2 / 2)
红姑将鹿肉切成薄片,放在烧红的大石板上炙烤。
薄薄的鹿肉遇热,很快就变色收缩,撒上少许盐巴,便可直接入口。
这大石片,还是于欢做给红姑的。
于欢发现红姑很喜欢烤东西吃。
她觉得用树枝烤肉有些麻烦,需要人不停翻动,又不好掌握火候,就想着帮忙做些别的工具。
铁板或铁网不好拿出来。
于欢想来想去,最后在山中找了块漆黑光滑的大石,削成片状带了回来。
教红姑烧热之后用来烤肉。
自从得了这块石板,树枝烧烤便失了宠。
红姑很喜欢这块石板,经常拿来烤肉。
那石板常常被油脂沁润,被盘的油光锃亮。
哪怕仔细清洗过后,好像还带着肉香。
小石头每次可愿意洗这个了。
这石板甫一加热,似乎已隐隐撒发出香味来。
于欢把堂屋的凳子搬了几张出来。
这会,石板上面铺了满满的鹿肉。
两大一小围坐在石板左右,人手一张大饼,直接就着石板用起晚食。
红姑拿着筷子翻动鹿肉,不时夹起两片放进于欢和小头的碗里:“这块好了,趁热吃。”
于欢还是第一次吃鹿肉,一口咬下去,当即知道古人为何对鹿肉如此推崇。
那鹿肉口感细腻,带着嚼劲,还不干不柴。
除了烤肉的香,还能吃到一丝淡淡的甜,和一种独特的清新感。
当真妙趣无穷。
比兔肉好吃。
词汇略贫乏的于欢如是想。
怪不得四大爷那么爱吃,不光自己吃,还要安利给别人。
…………
毕竟是二十斤肉,红姑将大半鹿肉做成了肉干。
这样更方便储存。
红姑见于欢和小石头都很喜欢鹿肉,调着样做了整整两天鹿宴。
把甥舅两个吃的眉开眼笑。
炖鹿肉滋味醇厚,顺滑多汁。
连里面的萝卜都异常香甜。
鹿肉汤更是味道鲜美。
红姑在汤里放了些菌子,小火炖了许久,那滋味,美的能鲜掉舌头。
红姑不光只做鹿肉。
鹿蹄和鹿尾也被放进锅里,加了大酱炖的烂烂的。
鹿蹄上胶质很多,鹿尾更是嚼劲十足。
几人啃得头也不抬。
内脏也没的浪费。
红姑做了一道叫做“热洛河”的名菜,是用鹿血煎鹿肠。
据说是前朝一位皇帝老儿的最爱。
于欢吃着不大习惯,小石头倒是十分喜欢。
因这两天忙着吃肉,红姑“奢侈”的把剩下的内脏简单处理后,全都储存了起来,留待过些时日再吃。
这会天已经凉了下来,吃食也能放的住。
红姑还用鹿血做了些血肠,放进地窖保存。
打算之后炖菜时放些进去,想必也是极美味。
鹿骨也被红姑留起来,预备后面炖汤使。
那骨髓里头,油水也是很多呢。
…………
在这些花样百出的全鹿宴中,还有一样让全家人都极为惊艳。
那便是鹿血羹。
红姑在新鲜鹿血上盖了鸡蛋液,直接上锅蒸熟。
鸡蛋中和了鹿血中的腥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