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第二十六回(2 / 2)

加入书签

只一心跟着于欢练拳,每顿都吃要好多肉肉,争取早日变成像小舅舅一样的“大力士”,以后也要直接拿渔网捞鱼。

于欢对小石头的“雄心壮志”乐见其成,每天带着他上山下河。

练拳、砍柴、割草、捉鱼、浇地、打猎……

日子过的充实而忙碌。

…………

人忙起来,时间总是过的很快。

在新买的粮食快要吃完时,新荒村迟到一个多月,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秋收季。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

一大早,家家户户的灶房都冒起袅袅炊烟。

吃过饭,家里只要是能动的,不管男女老少齐齐上阵,势要将地里的粮食早些收回来。

大人们弯着腰走在前面收割。

小孩子们就跟在后边,用小手一一捡起遗落的零散粮食。

主打一点都不浪费。

北山村的人没有食言,果真有人自带工具、翻山越岭过来帮忙。

得到帮助主人家自是满心欢喜,连连感谢。两家的交情自此更为深厚。

于欢和红姑家虽然人少,但是一个力气大,一个干活爽利,收秋的速度竟也不比别家慢。

因为于欢之前下了化肥,水又浇的勤快,后续红姑照顾的也足够精心,她们这次的收获很是不错。

于欢偷偷算了下,起码是其他家的两倍。

两人都不想引人注意,晒粮直接就在自家院子里。

晒好就麻利儿搬进地窖放好。

一通忙活下来,两家的地窖里都堆了小山一样的粮食,看着便叫人心生欢喜。

…………

秋收后,村民们忙碌的脚步稍微放缓了些。

大家收完粮食,开始把更多时间放到进山砍柴、准备过冬的事情上。

东山脉资源有限,之前已经被犁了一轮,收获并不多。

后来,便有人想要去西山脚看看。

不进山,只在山脚处拾些柴火之类。

于是,于欢去西山的事情便被注意到了。

其实,早有村民在私底下嘀咕过。

毕竟红姑家三天两头冒出来的肉香味骗不了人,就有人猜测她们是不是去西山打猎了。

只于“巨力”的名号众所周知,一时还没人敢打主意罢了。

这天,于欢带了一串肥兔子下山,恰好被附近的村民看见,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全村。

俗话说,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这话话糙理不糙。

新荒村毕竟是好几个村的人组合起来的。

光是老村正带出来的那支队伍里,原本就有三个村正。

后面又加了不少在临安城遇到的难民。

就这么小小一个新荒村,有整整五位曾经做过村正的人,还有一个现在任职的老村正刘贵文。

一开始,大家忙着伐木建房、开荒种地,忙着填饱永远饥饿的肚子,忙着上山摘野菜、捡拾柴火。

根本没时间八卦,自然也生不出什么事端。

且老村正处事公正,村民们都挺服气。

原本的几个村正歇了竞争的心思,大家倒是越处越融洽,渐渐有了一个村的样子。

这会儿,天气还没冷到极致,还不到全家窝在屋子里猫冬的时候。

除了砍柴,其他活计也基本没有了。

房子有了,粮食也已经进了口袋。

心里不慌,就有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