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7第三十七回(1 / 2)

加入书签

于欢学到制作方法大体分两个部分。

第一步是用秸秆和泥土制作泥石砖。

第二步则是用砖和泥土来砌建火炕。

于欢已经提前把泥石砖做好,放在院子晾了三天。

今天可以直接开始盘炕。

队员们都是做惯了活计的,好多人原本就是建筑队的一员,火炕的搭建对他们来说实际不算太难。只是大伙儿对这东西还不了解。

于欢跟他们讲清楚火炕的做法,标出需要搭建的位置及火道走向。

大伙儿便各自分好工,很快忙活起来。

当天,一个造型规整、占据了屋子北边一整面墙的长形火炕便顺利搭建起来。

刚搭好的火炕泥土未干,有一股潮湿的味道。

于欢嗅觉敏感,在屋里呆不住,连续几天都睡在了灶房里,就连教课也都挪到这边。

于欢将卧室大敞门窗晾了三天,又在炕洞里填上柴火熏了两天,确定火炕彻底干透,这才搬回去。

这段时间里,队员们对他们亲手搭起来的火炕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队员们每天上课之前,都要去于欢屋里亲手摸一摸、看一看。

待于欢开始在炕洞生火,火炕的温度缓缓上升,大伙儿去看的就更勤了。

说到炕洞,于欢找到的那本杂志上提过,火炕边可以搭一个小炉子。

在烧炕的同时,这个炉子就能用来烧水或者简单煮些东西。

但于欢不习惯在房间内做吃的,她总觉得会有味道,便没有搭炉子。

倒是队员们听她提过之后,自家盘炕时,不少人都在屋子里安了炉子。

在于欢之后,队员们家中陆续搭起了火炕。

出于对自家队长的盲目信任,队员们压根没等于欢这边的效果。

大伙儿帮她盘完炕,当天晚上就开始在家里制作泥石砖。

于欢给队里放了假,除了每天早上的识字课雷打不动,大家暂时都不去狩猎,白天的时间就留给他们回家盘炕。

于欢自己第二天就去了红姑家。

她一开始做泥石砖的时候,把红姑娘家的一并做了出来,此时便不用再等泥石砖晾干。

队员们也全都去帮忙了。

有了一次经验,再做第二次,他们的速度快了不少。

红姑家有两个房间需要盘炕,大伙儿直接分开两波,只用一天,也全都做完了。

那之后,队员们也没有全部分开。

他们自己商量了下,分成了三个“盘炕小队”,挨个去各家盘炕。

大家一起做,速度也很快。

于欢作为半吊子的“技术指导”,在各家之间来回跑,主要负责设计和指导工作。

几次之后,甚至都不用她这个“师傅”出面,队员们自己就已经学会了。

在这期间,于欢家的火炕终于能用了。

红姑特地拎了串腊肠,找村里的王婆子帮忙选个好时辰。

于是,于欢在第二天巳时搬了回去。

当场,还进行了“暖炕”仪式。

红姑母子和狩猎队全员都在。

随着火焰燃起,火炕很快热了起来,触之升温。

半个时辰之后,室内温度攀升明显。

这还是于欢第一次在炕洞里生这么久的火,效果如此之好,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大家互相看看,眼中满是兴奋。

那之后,大家在屋子里上课便不会觉得冷了。

众人坐在温暖的屋子里,仿佛身处春日融融的暖光里。

过于舒适的结果是,有人在课上忍不住昏昏欲睡,其他人也觉得太暖会影响学习效率。

翌日,破天荒收到“投诉”的于欢哭笑不得的降低了房间温度。

队员们天天忙着盘炕,动静闹的不小。

很快,便有和队员家里交好的村民知道了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