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第二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肃州城南楼市集不比长安街鳞次栉比,衡门之下各类铺子错落而置,自早年时常有商贩为争这一寸半尺的地盘起冲突。

年初李少府就此难题整顿过一回,如今每家都需在铺面侧边拉上一道矮篱,各事其位,更不允许占道经营。

李家面馆正对着衡门拐角,巷侧与道侧各能开两张桌,自家进门时则需绕道后巷。

且说到李辞盈领着蛮儿回到了自家后院??说是院子,不过是在茅屋后头用木篱圈出块巴掌大小的空地,打一口深井,再搭上张草棚子遮光挡雨罢了。

肃州城近处没有河流,自家平日清洁桌椅、器皿、衣物等都在这儿。

是简陋了些,但一家人爱洁勤劳,屋前院后收拾得样样整齐。

见着人推门进来,草棚子里探出个小小儿郎,自就是李家另一位外甥面儿,六七岁模样,一样戴着顶李辞盈未见过的半旧罩儿帽,手中拎着草卷册,似在温习前几日在义塾听的功课。

虽大魏从不允商户应试,但李辞盈幼时往城西义塾听课,常觉受益匪浅。

去岁四月半义塾招学生,她咬牙绑了一只肥鸡作为束?,也令两个孩子空了便去听课,如此一年多过去,蛮儿、面儿两个算是争气的,当得起青溪先生一句“敏而好学”。

“盈姨回来了!”面儿显是惊喜有余,将那册子往侧边一掷,顺时从草柴堆上蹦下来,又扬声往屋子里喊,“长姑!长姑,快来看是谁回来了??”

屋子里静静的,一时没人答应,面儿又撒了欢儿迈腿,抢先几步要为她们开门。

两个孩儿一个性子,都欢脱得和猴子似的,面儿推了门,眉笑眼开道,“盈姨回来了,您可不知这几日咱们正有件要紧事儿和家中商议呢,要是您再晚些回来,只怕青溪先生要把咱们家门槛儿也踏破了。”

李辞盈倒一时记不得这时候家中有什么要紧事值得教书先生亲自上门来催,但见孩儿乐陶陶的模样,也必不是什么坏事,她勾唇轻笑,问道,“是什么顶要紧的事儿?”

蛮儿却不想直说,话到嘴边绕了个弯儿,说道,“再过半月,可就要到咱们的‘一年之期’了。”

一年之期?李辞盈稍作思索,仍是没想起来是怎么个回事。

孩儿性子急得经不起哄,两人只以为姨母没把他们放在心上,牵着她的手使劲儿摆,又提醒道,“盈姨,第一回您领着咱们去城西的时候,青溪先生说过什么,您莫非全然忘了!?”

肃州城尽是贫俭之家,儿郎们一到了有气力的年纪,多数如李赋般的,往各州矿场、石场等做工,或有能留在家中帮忙营生的,也少有好读书之人。

义塾里的学生总是半途而废,是以青溪先生立下规矩,凡来塾内听讲者,需听满一年以上,方可正式称为他的学生。

蛮儿继续道,“而如今一年已快过去,青溪先生要在中堂上为咱们摆椅子,可是我与阿弟还未起大名呢。”

面儿点头,又接上阿姐的话,“不错,一旦正式登册,再不能只用乳名称呼了。”他仰头看李辞盈,“盈姨,您请青溪先生为咱们起名吧。”

实则两个孩子早已求了先生赐名,但李辞盈不在肃州,沈青溪不敢擅做决定,这事儿就一直拖到这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