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机会(2 / 2)

加入书签

“有了!你现在不是去绣房了嘛,”冬桑道:“绣房每逢节日必定会织新款式,届时你设计的款式卖的最好,便有机会同三爷谈条件了。”

“当真?让他投资间铺子也成?”

此等大事,非同儿戏。

三爷若是能轻而易举点头,她高低得重新打量这位亲自带商队、出手利落不留情的大恩人了。

冬桑被她反问后有些虚,“试试呗,左右你想不出别的法子。”

“临近的节日是什么?”

“上巳节吧。”小玉提醒道。

/

天色渐沉,月亮悄然爬上树梢。

宋府内灯火通明,连无人行走的长廊也隔一米点了一盏灯笼,这做灯笼的竹片和油纸是从虞城运来的,据说虞城的纸张轻薄透过烛火犹如满月。

价钱也是不简单,宋府一夜的烛火用度便是寻常人家一年的,不过无人在意这些开支。

宋家生意遍布满国,又是京城第一布商,这点烛火对他们来说九牛一毛。

暖明的烛火透过油纸照在玉石路上,犹如萤火栖息。

一个穿着绿色衣裳的老者端了杯参汤,踏着玉石路来到了一间房门前,他扣响房门,没等里面的人应声,径直走了进去。

“宋哥儿,喝杯参茶慢慢聊。”

他把参汤放在桌案上,伫立在一旁静候。

书房内除了宋策,还有一身黑袍的少年和两名戴着四方帽子的中年男人,这两位一个是城东铺子的王权管事,一位是城西铺子的富贵管事。

“端走。”

“这是老夫人心疼您,亲自吩咐厨房给您熬的,您在外奔波劳累几日人都瘦了一圈。”

“要我说几次。”

“宋哥儿……”

“刘叔,我送您出去。”

沧澜一手端起案上参汤,一手挽起刘管事的手臂,强行将人带出门外。

待书房内重归于静。

宋策抬手拿起毛笔在账簿上圈起一出,经刚才被刘管事打断,他脸色阴沉,整张脸线条崩的紧紧,眼神中透着忍耐。

“我外出的日子,城中各家商铺有什么动静?”

“……城东一片尚且安分,没什么动静。”

“城西的靛蓝铺最近似乎在准备上巳节的事情。”

宋策问道:“上巳节?”

话音落,门外有人推门而入,原是沧澜送走刘管事又折返回来。

沧澜道:“是??的日子。”

王权反驳道:“不是,今年京城中的小姐们过得是女儿节。”

沧澜:“女儿节不是乞巧节吗?”

“你还知道这个?”

宋策不可置信地看向沧澜,沧澜脸色蓦的升起一片红晕,不再多嘴。

宋策:“继续。”

“上巳节的确也叫女儿节,往常是去水边举行祭礼,秉火求福的,没人拿这‘女儿节’当回事,不知今年京城哪里盛行的风,城西那群闺阁小姐纷纷宣扬起了上巳节,街上许多铺子也在筹划呢。”

“城东没听过这动静?”

“没有。”王权摇头。

“你对上巳节有什么看法?”

宋策抬眼看向王权。

城东的动静向来才是京城的风向,谁家铺子新出了什么款式,隔天整个京城都盛行起来。

反倒是城西,地理位置偏僻,街市向来是不如城东热闹的。

此次风声竟先从城西流传出来,有些奇怪,惹人怀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