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撞破(2 / 2)

加入书签

“孔雀毛?!”荷花凑近了看,目光停留在裙摆旁边的一行小字上,“这得用手绣吧?”

谭暮莘点头,继续拉起织机。

“这么复杂?你图什么啊?上巳节不过是个小节,三爷都不甚在意的,随便做两件就是。”木槐看了很是诧异。

卫蓝:“是啊,你就算想证明张宝德没看错人,想向三爷证明自己的手艺,也不差这一时啊。”

“不怕各位姐姐笑话,我实则有事求三爷,上巳节是我唯一机会。”

“什么事啊?”

荷花轻声问道,立马被木槐“啧”一声打断。

谭暮莘:“家中出事欠了不少银子,还剩许多没还上,族里亲戚替我们担保,若是三个月还不上,亲戚就得替我们还。”

她声音平静的像是在闲谈旁人的事,手上还在不停的捻着金线绞如丝线中,身姿端坐在织机前,像湖边柳树新长出的嫩芽,看似柔弱无骨,实则很有韧劲。

绣房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卫蓝、木槐和荷花也经历过,很是同情她,听完没再多问,各自回了织机前。

绣房内很快又恢复了如前的叽叽喳喳。

一天很快过去了。

绣房里不能摆放烛火,因此天黑了没有光亮,绣娘们不约而同的下了工。

暮色四合,皓月当空,又只剩下谭暮莘一个人忙忙碌碌。

阿笙前一夜没有过多准备,今夜再来的时候,手中多了一个灯笼。

灯笼是街上最简单、最便宜的款式,里面放着一根手腕粗的红烛,映着鹅黄色的灯笼像轮明月。

她把新买的灯笼挂着窗户上,转身走进绣房帮谭暮莘缠线。

以前谭暮莘喜欢去绣房找谭夫人学习苏绣,她陪着便是一天待在绣房中,看着看着,倒学会了简单的活。

“小姐,开了铺子你想怎么布置?”

“这个嘛,”谭暮莘想了想,回忆起谭家的工坊,“前面铺子里摆衣裳,放一个算账的台面,再弄个后院,我们后院可能没有三爷的大,但是绣房、染坊必须有。到时候再请几个劳工。”

“我呢?”

“你在柜台后面收银子,我在旁边拨算盘。以前谭家院子的格局不错,我们可以按照那个来装修。”

“谭家现在是什么样子呢?”

离开陵城已有月余,元宵节的时候天寒地冻,现在应该变暖和了吧。

不像京城,气候还跟寒冬腊月里似的,洗衣裳的水冰冷刺骨。

“哥哥种在院中的小树应该发新芽了,府上的水渠通到京水河畔,说不定能看见小鱼游动。”

“你想回去吗?”

“想。”

话音刚落,窗户上挂着的灯笼被风吹灭。

绣房陷入漆黑一片,阿笙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向门口。

“我身上没带火折子!小姐别乱走,我去去就回。”

“小心点。”

她静默了一会儿,眼睛适应黑暗后,再次睁开。

发现窗外月光皎洁,比昨夜还要明亮,于是借着月光继续织了起来。

半晌后,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