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龙津桥(2 / 2)

加入书签

陆琼也打算先卖紫苏饮,紫苏山脚下有现成的,能省不少钱,其余的糖霜、甘草、陈皮、香橼就得到店铺里买,正好今儿到汴京一并买了。

出了济世堂,她还跟人打听价钱低的药铺,把剩下的钱袋藏到里衣,便跟着陆萱穿梭在巷子里。

这药铺偏小还夹在两间成衣铺中,老旧的木式牌匾写着“杏林药铺”,内里只设有一个台柜,老人家坐在其间手里捧着本书,银眉鹤发,精神矍铄。

见人来了,神气得很,头也不抬一下。

陆琼以为他是听不见:“劳烦老人家称四两陈皮、六两甘草。”

一两陈皮一两金,越老越值钱。不过她只买普通陈皮,一两不过三文钱,甘草也只要一文钱。药铺平时收药都是成斤成斤收,除去加工费还能赚不少。

老叟这才放下书来,到药柜娴熟拉出一抽屉,左手抓了几把泛黑陈皮到戥子称,讲究快准狠,一抓便是四两,不多不少。

陆琼心里连连赞叹,还没看清呢这药就抓好了,老人家这功底也太好了,没个十几年肯定摸不到功夫。

他抽出两张药纸叠放在桌上,陈皮都倒在上头,撂成方形,拉住药纸一角向上折,左边的角也往右叠,往下一抽成了漏斗状,很快就折成药包。

甘草也如法炮制,最后用细麻绳绑好,都摆在一起:“二十文。”

这是附上了药纸钱、麻绳钱,陆琼不由得摇头,汴京处处都要花钱,也只能忍痛掏出钱袋。

朱雀门往西通向新门瓦子,过龙津桥便是街巷中心,虽比不得位居全城中心的州桥夜市,如今也是人满为患。

街巷两边赵家瓠羹店、钱家酥蜜店、孙家京果铺、李家豆儿水,香味四溢。

陆萱也开始发愁,阿姐见到铺子就走不动,为了香饮子一下就花去几十文,要是再买上一斤糖霜,她们这钱就快要没了。

可家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不用钱?要是由着阿姐这样胡闹下去,改日就要喝西北风了。

那厢陆琼已经进了杂货铺,铺里商品琳琅满目,从碗碟器皿到五谷杂粮,应有尽有。

宋时制糖工艺已成熟,可糖还是不便宜,熬一锅水也不知道要多少糖,如今钱少自然不能买多。陆琼手中还有一百多文,预留出回程的路钱,用余下去买糖、香橼也是足够。

好容易才找到“糖霜”,这糖霜类似白糖,只不过含有杂质,叫土白糖更为合适。也有成块的“冰糖”,比糖霜要贵一些,是在糖霜的基础上加了几道工艺做成的,口感也更粘稠,更清甜。

紫苏饮当用冰糖为好,若是挣了钱她也想把糖霜换成冰糖,但眼下也只能凑合着用。

陆琼便跟掌柜问价:“这价钱怎么样?”

掌柜放下算盘笑道:“三十文一斤,小娘子可是要一斤?”

陆萱刚进门就听见这话,脚底踉跄了下,这可是三十文呐,怕不是金子吧。她稳住脚跟想插一嘴,可她阿姐却先回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