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街道司(2 / 2)

加入书签

“每回都在这种关键时刻停下,可真叫人揪心。”

“这话说的,不把你魂勾起来,你下回还会来听?”

围观的一行人渐渐散开,陆琼也被挤到小巷边走,地上青砖有一滩水,她低头小心避让水渍,却没发现前边有人便直直撞在别人身上,她惊呼一声。

抬头却见那人剑眉星目,颜如冠玉,一袭靛蓝对襟长衫垂在身上,不紧不慢朝她道歉:“是在下失礼,冒犯了小娘子。”

陆琼被这相貌惊到,听了他的话才回过神来,摇摇头:“是我冲撞了小郎君才对,给你赔个不是。”

见他只是点头,陆琼也从他身后边绕过去,很快便把此事抛之脑后。

那厢陆萱买完盐回来,没在原地见着她阿姐,一时着急正要去找人,幸好在路上碰见了。她也没追究陆琼因为何事耽误了,拉着人往外走:“快晌午了,阿姐可要买些干粮,路上饿了可以吃。”

天热没多大胃口,何况陆琼这会儿刚吃完东西,便摆摆手道:“如今不太饿,待回去弄些吃的就成,我们不能这般奢侈,日后也要省点用钱。”

陆萱心里叹气。阿姐今日药钱、糖钱、桶钱就花了七十文,给钱倒是爽快麻利。如今一个干粮也才几个铜板就叫她心疼,真是越发难懂了。

出城前两人还不忘去街道司登记摊贩信息,交了二十文钱,换来一张印有街道司官印的“凭证”,相当是“经营许可证”,这凭证还只管一个月,后边还得再去续钱。

在汴京真是处处要交税,摆摊税、入城税,就连房产买卖也有房产契税。

陆琼还跟人打听盘铺子的事,这城中好地方的铺子值千两,每月租金十两,偏小的铺子一月也要三两银子。像济世堂这般大小的铺子就要十来两,而杏林馆则二两足矣。

凭她本事还不能盘下一个铺子,还是先把茶饮摊子支愣起来,踏踏实实过日子罢。

汴京本是干旱之地,前朝建造通济渠引入“汴水”,被记载为“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①

汴河两岸是热闹的街巷,虹桥左右商铺林立,车水马龙。而桥西贴着城墙边座落了一家“税务司”,税官正坐在堂前,处理公务。

谢洵正往税务司赶,却见方才无意撞到的小娘子从对面的街道司出来,她跟在另一人身后,哭丧着脸,实在是有趣。

跟在身后的青弦疑惑,他家小郎君怎么突然笑了,怕不是前些日去城外累坏脑子了?变成痴呆了。

那可不行,要是夫人怪罪下来,他也担当不起,待会路上就去济世堂给小郎君抓一副药罢,只是这症状是肾虚还是脾虚呢。

谢洵把心思收回,转身进了税务司。

近来朝廷派出的商队带回了不少新奇的事物,其中一样便是“木棉”种子,据说能长出一种叫棉的东西来,采摘后织成棉衣还可以在天冷时御寒。

谢洵听完就对此起了兴致,立刻托关系弄来不少种子,只可惜现下已经过了播种的时节,要等来年才能种植。今日前来也是为了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