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扒龙舟(1 / 2)
窗外旭日东升,拨开晨间云雾,街巷里嘈杂声渐起,木门开合声、卖货郎叫卖声、小儿嬉闹声……
搬来汴京,她们便不用早起赶路,陆琼今日也起得比往常晚,在被窝磨蹭几下才肯下床,披上碧青窄袖衫便进了灶房。
灶台旁放置有一口缸,她到缸里打上水,拍在脸上,丝丝清凉带走夏天的燥热,满足叹道:“真舒服!”
芒种之后便是端午,这天也叫天中节,晨起还要在门上挂花草。
昨天用过晚食,霜姐儿还依依不舍又跟雪儿玩弄好久,惹得众人打趣她,金娘则留下帮忙收拾灶房,还顺嘴提一句端午的事,不然陆琼也要忘了。
前几年刚来,她很多节日都搞不明白,先是记错时间,再是因后世习俗不同弄出不少笑话,后来虞娘过节都会把她叫一起,如今虞娘不在还真有点不习惯。
陆琼也只是感慨一番,很快就裁下一张红纸,把艾叶、菖蒲捆成一束,用草绳悬挂在院子大门上。
即便是过节,她们也要准备摆摊。龙津桥在蔡河上,今日赛龙舟街上定是人满为患。到时候观看龙舟的人渴了累了,不知不觉就会在她摊上花上钱,定是赚得比平时多。
陆琼只是想着便觉得美,赚钱的事怎么会累,手下动作更有干劲。
糕点要用的馅料早早蒸好。又因酸梅汤最好煮,她便把药材泡好水,沥干放入锅里,倒上水药材都浮在表面,盖好锅后便生火加柴,待酸梅汤凉后才好加冰糖,昨日在相国寺是叫食客按口味自己放糖,反响还不错,往后也能如此。
大抵是心理作用,陆琼搬来新家后总觉得这灶房比原来的好用。上元村那条烟道经常堵,尤其是遇上雨天,烟雾就会弥漫四周,常常把她呛得不轻。不过也可能是刚用不久的缘故,总之这几日开火都很顺利。
灶房走出几步便能见到院子,雪儿也早早醒了,正趴在青砖上乘凉,毛茸茸的尾巴跟着贴地,看起来很惬意。
陆琼笑着捧一勺水倒入它碗里,顺手摸摸它的毛,比先前光滑许多,再摸几下好狗便要去做早食。
粽子在这叫“角黍”,大多是三角状的,外皮包裹着粽叶,再用麻绳捆好。按照风俗,早膳是要吃粽子的,可她们昨天荤食吃多了,糯米又不不易消化,还是吃清淡些好。
陆琼打算煮些粥,先淘米,沥出的淘米水倒在空器皿,可以用来洗衣除垢。在汴京生活最不方便的就是院里没有井,还要走几步去外头打水,也幸好她们住在河边,不敢想提桶走几里路有多辛苦。
不久米也跟着下锅,加一点盐,搅匀后在上边支架子,再放上几个洗净的鸡蛋便成。大黄、小黄下的蛋早吃完了,这些是她昨天顺手买的,一文两个,见不贵便花钱买三十个,够吃上一阵子。
街坊邻居出门的愈来愈多,陆萱也跟着起来,洗漱好便过来帮忙做糕点。
为挽留食客,陆琼可谓是费尽心思,先前的绿豆糕、广寒糕已不算什么,今日又添上枣泥馅、红豆馅的山药糕,上锅蒸只需要生火的功夫,前边的准备工作才是繁杂。
陆琼手艺越发好,昨日在相国寺还有人以为她是厨娘,问能不能到他们家做事。她肯定是拒绝的,给人打工哪有自己当老板好,不过面上却是一脸可惜,说上一番道理才委婉拒绝人家。
一旁陆萱负责给红枣去核,装了有一小碗,打成泥后添油、加糯米粉,揉成光滑小团子,红豆泥也是如此。
“锅里的粥应是煮好了,你看看去。”陆琼手下还在压山药泥,加上熟糯米粉拌匀,分成两份,一份枣泥陷的,剩下的都是红豆陷,放入模具压成型便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