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乞巧节(1 / 2)
自三娘汤饼店开业以来,陆记着实受到打击,除了对比起来有些冷清,再就是汤饼的销量不好。
好在陆记还有糕点、渴水进账,尤其是步入暑日,冷元子的需求只增不减,正好抵消汤饼的损失。
乞巧节前几日,陆琼便找杜哉推广陆记的乞巧活动,也在门前摆了块木牌??“乞巧吃角,巧果巧酥”,还找人添上些简易的图案,也是像样,还方便了不识字的百姓。
到乞巧那日,天气格外好,陆琼一早便起来,把院子的晾衣杆架好,晒上家中所有的衣裳、被褥,可以避免生虫,毕竟前阵子的雨也下得够久。
她还把堂前的地扫净,铺上一层厚厚的干稻草:“萱儿去把堂屋的垫子也拿来,放在这晒晒。”
陆萱跑上跑下,早已出不少汗,但还是有很大兴致,因为今日就能见到离姐儿!
她们刚去铺子便要开始和面,陆琼打算多做些巧果,是以刚开始糖便用去一罐,加蛋液揉成团后置于木板上。
时下没有现成的“酵母粉”,百姓便会提前把面团放置几日,待发酵好就被叫作“老面”,下回要做面食时揪一块掺到新面即可。
陆琼早就做了老面,现下切一半到新面团里,再揉多几回,这面就会很快发起来。
不过今儿杨姐儿很古怪,几次对上视线便移开,还总是欲言又止。
她很快也无心此事,怕面团发过了做出的巧果卖相差,便赶紧揪长条,分成一份份剂子,再压到提前准备好的模具上。
重点是面团不能加得太满,否则就成了馒头,没有模具的形。
而这加了蛋液、糖的面团,还呈淡黄色,放在新灶烙至两面有些焦黄,待巧果熟了便好。
一出锅,满是面饼的香味。
陆琼隔着热,把巧果捏在手中还是松软回弹的,掰成两半,露出里边的蜂窝孔。
还带着蛋香,类似蛋卷的香味,只是口感更暄软,像小蛋糕,她吃完一个还想吃,这应当是做成了。
杨姐儿尝过也忍不住夸赞:“小娘子手艺愈发巧,定是织女转世。”
乞巧,乞巧,就是祈求自己像织女那般心灵手巧,陆琼也喜欢这个节日,不过杨姐儿的赞美还是夸张些。
她是否为织女转世尚不可知,杨姐儿的“牛郎”倒是来了。
不过陆琼总会想到另一个“牛郎”,可惜他乡无知音。
对门鱼铺的陈枫登门,还围着陆琼问:“陆掌柜今儿几时闭店?听闻今晚汴河有花灯,城南还有香桥赏......”
就差将汴京城所有活动都列举一遍。
陆琼接过杨姐儿捏好的巧酥,故意对上杨姐儿的视线,假装苦恼:“今晚可是人最盛的时候,若是闭店,可就挣不着钱了,还是罢了。”
陈枫也不能叫人不做生意,再逗留多些时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