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再相聚(1 / 2)

加入书签

陆琼扯下腰间的粗布,擦干桌上水渍,又把先前媒人对她说过的话术转变一番,弯眼笑道:“谢郎君这般已是适婚年龄,说不准接下来便能喜结良缘。”

谢洵倒是面子薄,还未被打趣几句耳尖便红起来,却还是硬把话接住:“谢某多谢陆娘子的祝福。”

忽地就忙起来,手背探了探茶壶外壁,不想他顿了顿,才抿嘴道:“这茶好似凉了,陆掌柜可否帮我换一壶。”

茶可是刚换的,不仅没凉,还烫得很。

陆琼见他手背都红了一片,并没有戳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应声好便把茶壶放在托盘上。

这人啊,脸皮薄才好,一眼就能看穿,交起心来才不会费劲。

接下来店里都很清静,除去碗筷碰撞声,便是两位小娘子的私语。

淡粉襦裙的小娘子掩面笑着:“可惜没有多余的角子,不然我也要看看能否吃中‘早婚’。”

旁的小娘子打趣她:“你整日藏在家中,又看不上媒人介绍的小郎君,就是吃到一百个掐红枣儿的饺子,也难成婚,更妄论早婚。”

“就算看破,也不能道破呀。”

说是私语,可这会儿的陆记太安静,一点声响便传遍屋子,剩下的二人也是一字不落地听进去。

陆琼左手撑在木柜上,待账本上的墨水干透,便翻下一页,这两位小娘子可真有意思。余光一撇,某人不止耳尖红,连带着耳根都是一片红,怕不是用耳朵去试探茶壶温度了。

好在两位小娘子惦记着放花灯,待汤饼吃完,巧果尝遍,便拉着手去逛汴河。

谢洵也吃净碗中的饺子,剩下小半碗的汤汁,留下小块碎银子:“劳烦路娘子了。”

汴京人倒还是讲礼节,陆琼也笑着把碗撤下,再把碎银子顺手带上。

送走最后一位食客,她便赶快把木门合上,只开出一条细缝,回到灶台,把剩下几只碗叠起来,单手托碗,另一手抓了把皂荚。

铺子后门对着的街巷行人不多,较为清静,唯有月光发出淡淡的光,陆琼借着月光,从水缸舀一勺水,冲净碗里的浮沫。

旁的木门吱呀一声,探出来一个身子,是施三娘,她手上也抱着盆,稍一弯腰,盆中的污水便顺着小道流走。

汤饼香也四溢,看来她的汤饼店正旺着。

下午新做了一锅巧果,不料卖到暮时还剩下不少,可总不能在这放一夜,陆琼便翻出一个竹编食盒,把它们都装进去。

离开时,她便顺手把门边的木牌收走,贴着墙角摆好,路过三娘汤饼店,就见牌匾漆光油亮,屋里坐着不少食客。

回到通济坊,巷子里一片昏暗,连金娘家也不见一丝光亮,许是出街逛花灯了。

真有些冷清。

陆琼坐在堂屋前赏月,尝一块巧果,淡淡的鸡蛋香袭来,陆萱不在,雪儿也困得打盹,颇有种留守老人的寂寞感。

直到月光隐去,陆萱才带着新买的磨喝乐回来,脚上穿的正好是那日新买的鞋,每走一步,珠子便晃动一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