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和亲匈奴(1 / 2)
【不过后世也有不同的主流观点,就是韩信没有谋反之心,只是刘邦老了,吕后也容不下韩信,谋反之名只是吕后为了除掉他想出来的借口而已。因为后世无数学者、专家都觉得这个谋反计划从内到外都透漏出一股荒谬、愚蠢的感觉。
如果韩信真的和陈?里应外合,可以直接让人把吕后和太子刘盈杀了,这样就等于把刘邦的后方给扰乱了,打乱了前线部队的军心。士兵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大家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妻儿老小会不会被韩信给杀了,军心骚乱,前线的战况就会对刘邦产生不利,会造成京师混乱不说,异姓诸侯王们也会纷纷起兵造反,韩信脱身也就更容易了。
正是因为这样不符合兵仙韩信的操作,才让后世的人们对于韩信是否真的谋反产生了无数的猜测。但是归根究底,对于刘邦和吕雉这对夫妻来说,韩信谋不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谋反的能力,这点就令人非常的忌惮了。】
被提名道姓,脸面都给扒光了的刘邦,已经是什么风吹雨打都无坚不摧的刘坚强了。他觉得黎苏苏这话说的确实没错,对于他和吕雉来说,韩信有没有真的谋反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找个想要他去死的理由罢了!
韩信如果真的谋反了,就可以顺水推舟、理所当然的将他诛杀。若是没有谋反?人都死了,还能站起来诉说冤屈不成?没有人有那个胆子敢扯下皇室脸上的遮羞布。
总而言之,韩信是一定要死的,谋反也只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借口罢了。
就像刘邦宠爱戚夫人,戚夫人就敢胆大包天的舞到吕雉的面前,吕雉也没看在眼里过,因为这归根到底不过是争风吃醋罢了,对吕雉和刘盈的地位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
但喜爱刘如意到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就不行了。刘邦一直觉得子不类父,刘盈太过仁弱,和他这个父亲的性格完全不像,怕他承担不起大汉的江山,怕大汉也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正是他的态度让吕雉感受到了急迫的危机感,才会下场对戚夫人看不顺眼。
韩信也是如此,既然韩信不支持刘盈,为了不让韩信被刘邦留给刘如意,吕雉是一定要让韩信死的,她不能让一条不听话的狼活着,成为刘盈登上皇位的拦路石。
【作为能臣,韩信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被刘邦猜忌的人,汉初三杰作为不可世出的人物,助刘邦击败项羽定鼎天下,最后却都曾被刘邦给忌惮。只是比起命丧吕雉之后的韩信,萧何和张良就比韩信要聪明的多了。
萧何假装抢占百姓的田产,虽然自污名节也难逃牢狱之灾,却也终究有了个善终。张良也是急流勇退,丝毫不留恋权位,在侍奉刘邦的时候不忘“做人先做事”的原则,为自己留下了周旋的余地,从而保全了性命也没有留下污点,寿终正寝,千古美命流传至今。
李世民评价“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认为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韩信悲惨的结局才更令人觉得惋惜。如果韩信懂政治,没有整天想着裂土封王,也没有那么的桀骜,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就不会落得身死族灭,令人唏嘘的结局了。
而无论后世再怎么猜测,韩信的死已经成为了注定的结局,多说无益。】
他人都死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韩信冷笑,老子尽心尽力帮刘邦打天下,最后却落得那般下场,真是一片真心都喂给了狗,不,刘邦那老东西连狗都不如。狗还会朝他叫两声,摇摇尾巴,刘邦会什么?
韩信决定摆烂了,死就死吧,他什么也不管了,就在府里窝着,看刘邦什么时候过来弄死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