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0不同的工种(1 / 2)

加入书签

张博海原本打算在兼具办公和住宿的阁楼里,让人腾出一间房给小神,表达了让小神来坐镇的意思。

小神不想因为自己来了,就让别人搬走,感觉不合适。再就是这次来,不是指手画脚,给人添乱的。某些方面的业务能力,小神不如张博海,这一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只是想来陪着一帮娃儿玩耍,顺便规划一下学校要怎么弄。

张博海领着小神,住到了工人们住的一个高层里。家具当初搞精装修的时候,就已经弄好,几乎等于拎包入住。

小区的卫生,保持还不错,有物业请人专门处理。

张博海介绍说,刚开始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工人们对卫生的不注重,用水用电方面不是很自律,这些问题,没有采用罚款或收费方式进行治理,而是通过经常召集大家开大会,耐心反复宣传,张贴优秀先进,激发大家向上的进取心,才逐渐好转。

小卢梅子燕子这些人知道小神的事后,也都纷纷搬了过来,成了邻居。

小卢带的兴趣班是教大家唱歌弹琴跳舞之类的,梅子和燕子当生活委员管吃住睡之类的,小神则是教大家下棋之类的,后来又花钱请来了教体育的,教文化课之类的,还有育儿嫂负责照顾刚出生的孩子。

起初大部分村民和工人们,都不怎么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带过来,因为这学校没有年级的概念,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没法正常考学升学,拿不到文凭,将来找工作怎么办。

尽管看到张博海这个大领导,把自己的女儿,放心地交给了学校,但是工人们觉得张博海是有钱的,不需要担心女儿将来找工作的事情。

然后新的政策颁布,工人们只要在项目上干够了一定时间年限,就可以无偿获得分房,并且子女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接班,或者提前加入项目。

于是最先心动的是那些马上就要成年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的家长,把孩子接了过来,想着孩子来了这里,将来可以有事干,而且这里的福利待遇,还是挺不错的。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把那些老家的留守儿童接了过来。

学校学生多了以后,又招聘了更多的老师进来。

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里招聘的,没有进到正规学校工作的经历,一张白纸,也就没什么心理上的排斥,可以很快接受这个奇怪的学校。

没有人约束老师必须教什么,而是一群老师聚在一起,商量着分工。有人想教数学,那就去教数学,想教语文,就教语文。校长的位子暂时空着的,只有一堆组长,不同的组长,负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