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过节了(1 / 2)
寒冬日短,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快。
进入腊月,金斗观就要准备着过年了。元黎把发财树养在了三清殿里,写着对联的桃符和福字斗方贴在门口,着手和胡珍珍商量起年节事项。
毕竟最要紧的就是吃饭。
时下的百姓家没有腊八粥的说法,观里自然而然地把腊八混了过去,一晃来到了冬至节。
编红绳活动告一段落,灶房里清闲不少,大伙儿围坐着烤火唠嗑。胡珍珍顺来一本小托班簿子,征询众人对年菜的想法。
元黎对硬菜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倒是冬至节,一个官府都连休七天的大日子,高低得整点仪式感。
元黎之前去市?间看过,早期汤团是有的,摊贩称作“油槌”。
她吃了几个油炸圆子,感觉和麻球差不多,不是自己所了解的正经汤圆。
但此时饺子也没有,只有馄饨。
元黎吃过老婆婆摊上的偃月馄饨,颇有心得??面皮再厚点,做个大点的不就得了。
俗话说不吃饺子不过年,在元黎强烈要求下,胡珍珍欣然应允。
于是这天就吃大偃月馄饨。
有了胡大厨的技术指导,众人很快地包了百来个饺子。不多,堪堪只够他们吃上一顿。
饺子有三种馅,猪肉葱,鱼肉泥,韭菜蛋。
阿誉没吃过这种大馄饨,小人儿长大嘴,努力一口一个囫囵吞饺。吃得高兴,他聪明的小脑袋转了转,“面皮里能包些别的吗?”
元黎想起过年哄小孩的习俗,“下回给你包上一枚铜钱,或者把金锞子塞进去。吃到就算你今年走运!”
小狐狸在山上住了几个月,一块铜板已经哄不着他,对金锞子也兴致缺缺。
他放下筷子,从兜里抠出一颗饴糖,“能包糖吗?甜甜蜜蜜还能吃。”
饴糖多好,不像旁的,一不留神噎着咋办。
胡珍珍投来不赞同的目光,用眼神告诫阿誉,别往她的锅里下奇怪的东西。
阿誉并不怕她,大过节的,不打孩子。
但群众里不止一个坏人。
元黎一把打劫了他的糖,扔进自己嘴里,许诺道,“下次一定。”
话没说完,她有些疑惑,这糖味道不大对劲。
阿誉分外无辜,忙说,“这糖是端午你送我的,它可能坏了。”
元黎赶紧吐出来。
吃过饺子,日头渐高,陆续有人上门。
首先来访的是陶家村的乡亲父老。
村民们带了些纸马,上头都是手绘的金银力士,龙车凤撵,投进殿前崭新的香炉里化掉。
除了祭祀鬼神,冬至节最重要的是测算年景和收成。
里正自然也想图个彩头,双手收拢在袖子里摇了摇,道,“一年之始,小老儿想请道长帮忙占候,看看陶家村是否五谷丰登。”
元黎不懂这个,她不是罗道卿裴妤那种经过学习训练的专业人士,但是祈福嘛,她早有准备。
元黎从容不迫地引导里正去摔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