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坎儿井(2 / 2)
村长笑笑:“村里还有一处坎儿井啊。”
几个人这才顺着坎儿井排水渠的方向往回走去。
祝余一路走一路看着排水渠的走向,心中的草图已经开始起稿。
起码这里的土地也不是全然没有优点。
最大的优点就是平整且广袤,等以后有农机了,可以解放不少人手。
村里的坎儿井是一处流动的暗渠,没有把水引到地面上,而是在深深的地下暗渠边挖出了很大的一个空间。
大家会在这里就着流动的冰山雪水洗衣服、洗菜,也在这里打生活用水。
村长介绍着,只有灌溉的水才会引到明渠里最后流出地表流向地势更低的农,而流出地表的水就不能再倒灌回坎儿井。
暗渠里汩汩流动的清澈的水作为生活用水,连接一个又一个村庄,就像是整片大地清澈的血脉。
祝余蹲在水边,用双手捧起一手的水,铺洒在自己的脸上。
洗了一把脸,人也神清气爽了许多,祝余找村长要了纸、笔,这才和他们一起回了知青小屋。
祝余一回家,就趴在桌子上开始画起了图纸。
穆兰本想跟她说说话,但祝余专注的样子实在有些“生人勿扰”,便又把话咽了回去。
中间热依拉过来送已经装好热水的暖瓶。
祝余才甩了甩手腕,抽出心情摸了摸热依拉的脸蛋:“谢谢~”
热依拉害羞得抿了抿嘴,转头跑远了。
这里的土地盐渍化严重,很大一部分人为因素就是只灌不排,想要持续性发展农业,这样下去只会使本就贫瘠的土地雪上加霜。
所以修整后的土地一定要有排灌的功能,祝余决定以明渠为起点,横向平行,纵向制造地面的田间坡降,明渠的水灌溉进农田,也能从另一端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出去。
至于主田部分,采用传统的倒行子来平整就好。
划行取土,确定好填土带和取土带。
两天后,祝余拿着这份图纸找到了村长,用喇叭把大家叫到了村口的大石磨处,边讲解边让村长帮自己翻译。
一开始知青们还有些不服气,总以为祝余是因为穆兰哥哥这层关系才在他们这群知青中在岳三川面前“露了”。
可随着祝余深入浅出的解析,大家也纷纷由散漫变得认真起来。
这个女知青,好像真的有点真才实学。
祝余说完先如何垫地势人造田地坡降后,又拿了一把铁锹,带头展示应该怎么翻土。
“这条是我画的第一条取土带,大概挖这么深。”祝余熟练地使用着铁锹,她虽瘦,但是几铲子下去却不见丝毫的力弱,“然后把这些土铲进第一条填土带。”
她挖的比之前老乡们挖得都要深,大概足足有七寸。
“然后,我们来第二条取土带,继续挖。”祝余手上的动作依旧,几铁锹下去挖得更深,几乎要把深层土都要挖出来了,“然后把这些填进第一条取土带。”
大家纷纷看懂了,这是人造了一层7寸厚的肥土层啊。
祝余算过,种高粱,不多不少,七寸土足够它们扎根。
“可能工程量有点大。”祝余一铲子立在地上扎进土里,“但是第一次抽生留熟,就是会比较辛苦。”
他们这次种植不再大水漫灌,地下的深层土会因为一年又一年的耕种、培肥培腐而慢慢养起肥力,到以后只需要来回倒腾表层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