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葡萄干(1 / 2)

加入书签

第十二章-葡萄干

有军兵们的帮助,所有的高粱种在一天的时间内全部播种完毕。

为了这个事儿忙碌了小两个月的村民们难得的休了长达一个星期的农事。

祝余趁这个星期在村里绕了好几圈,村子虽然不大,但是家家户户都种着葡萄,葡萄架下是他们传统的土炕做成的榻榻米,上面铺着地毯,供一家人躺在葡萄架下纳凉。

快到葡萄成熟的季节,祝余观察好几户人家的葡萄都已经可以吃了,比如热依拉家的葡萄。

祝余伸手摘了一颗放进嘴里,是甜的,于是在同一串葡萄上摘下一颗也塞进了热依拉的嘴里:“甜~这个就是甜~”

说完,又故意摘了一颗不成熟的涩果子恶作剧似的塞进热依拉的嘴里,刚吃完甜葡萄的热依拉被酸得整张小脸都皱了起来,祝余学着她的表情,也把自己的五官都皱起来:“酸~这个就叫酸~”

热依拉吐出嘴里的涩果,表情扭曲但又十分深刻的记住了这两个发音。

祝余已经哈哈大笑着又摘了一颗甜果子离开了。

逗小孩,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很好玩啊。

祝余顺路又去了村长家,敲了敲门后,见村长正跟自家媳妇儿躺在葡萄架下用维语聊着天:“我是不是打扰了哇。”

村长阿卜杜连忙坐起来:“没有没有,一起来坐会儿聊天呀,就是我老婆子汉语嘛不太好,好多东西听不懂。”

祝余也开门见山地伸出手掌,手心正躺着一颗从热依拉家摘来的葡萄:“村长,我们这个东西为什么不大面积的种植呢?”

“种太多了,吃不掉。”村长挥挥手,“这个东西嘛,家家户户都种、家家都有葡萄吃,多出来的葡萄,没人吃,浪费。”

祝余按照现代人的逻辑说道:“可以做成葡萄干啊,那就一点都不浪费。”

阿卜杜起身回了房间,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拿出来一袋子葡萄干:“这个东西嘛,也有,多多的有,不值钱。”

毕竟是物流还不发达的70年代,就是写信都不好寄出去,更何况是大袋大袋的农作物呢。

阿卜杜顺手抓了一把给祝余:“来,拿着吃,甜。”

祝余也大大方方地接过。

这里的村民们有着少数民族与生俱来的热情好客,而当他们散发出友善与热情的时候,不需要扭扭捏捏的拒绝上几个回合,只需要坦然地接受并感谢。

新疆的葡萄干个头都很大,与祝余前世吃过的小粒绿葡萄干不一样,村长给她的葡萄干是紫黑色的。

她对着日光照射的方向举起来,紫黑色的葡萄干又在日光中呈现出一种深邃而诱人的紫红色。

祝余丢进了自己的嘴里,浓郁的葡萄香气带着阳光与自然的味道在嘴里漾开,不同于那些低质的葡萄干在嘴里嚼两口就不见了,嘴里这块葡萄干的口感软糯而香甜,甚至连果肉都紧实而又嚼劲,甜味醇厚、没有丝毫的酸涩杂味。

这么好的葡萄干,内地的人想吃吃不着、新疆的人想卖卖不掉。

这上哪儿说理去?

“好吃吧?我小儿子也最爱吃这个。”阿卜杜回房间放好葡萄干后又再次回到了院子里,搓着手对祝余笑道。

祝余知道村长家有两个儿子,也知道他家的大儿子去参军了,就在塔什库尔干戍边,长年累月都不能回家。

但从未听阿卜杜提起过他的小儿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