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窟主其人(1 / 2)

加入书签

夜晚的空气干燥冰凉,像是藏着细小的冰凌,稍微用力呼吸就会割破鼻腔。

孟灿云跟着田方水刚走出石窟,就看见下面的马路上有两柱灯光疾驰而来,极为嚣张地停在广场中央。

“孟、孟仙士!”田方水苦皱着脸,耸拉的眼皮动了动,欲言又止。

“怎么了?”

“这儿主子来哩,您、您一会儿先莫做声、莫做声哩!”

孟灿云应着他,眼睛却注视着从车里走出来的人。

虽然隔了一段距离,但火光下那身挺括的军装还是瞧得一清二楚。

*

男人扯掉手上的皮手套丢回车内,旁边副官忙递上一支香烟。火光骤燃又迅速熄灭,余一点星火。

“少帅,是田方水。”副官轻声提示。

男人点点头,一队士兵便气势汹汹地冲向石崖第二层。

烟雾驱散了夜晚寒凉,男人神情放松地倚靠着车身,望向第二层影影绰绰的身影。

他下午刚从潼城回来,得到一个重大消息。教育厅因近日发现有人售卖藏文经卷,怒气冲冲往北平去了一封电报。控诉军政府阳奉阴违、言而无信的行径,并鼓动群众请愿,收回鸣沙窟的管辖权交给省政府接管。

鸣沙窟一直是省政府牵制军政府的借口。这几年文艺保护风潮席卷全国,对军政府糟蹋国宝、保护文物不利的声讨愈演愈烈。

上月为了金津铁路的修筑款,军政府与省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将藏经洞剩余的经卷悉数交予教育厅。

不曾想,答应于今天下午拨付的修筑款迟迟没有到账。去电北平,才得知是被教育厅的这通告状耽搁下来。

[靖山啊,我的建议是依了他们,鸣沙窟给他们,以后盗了佛头也好,丢了经卷也罢,都怪不到你们头上,于民意不会再败。]

交通部部长凌黎昌的建议意味深长。

金津铁路的修筑款固然重要,但是在答应省政府提出的条件之前,他需要弄清楚是谁在唱戏。

士兵押着人走下来。

“少帅,人带来了??”副官微微一怔,被紧跟在老道士身后的身影吓住。

女人穿碧衫红裙、肩披印花白罗,古朴的发髻上插着鲜花、珍珠步摇,额头中间贴一朵金梅花钿,殷红的嘴唇两边还点着翠绿圆靥。

活脱脱一个唐贵妃。

男人也看见了孟灿云。只不过相比其他人的惊讶,他的目光仅在孟灿云身上停留一瞬便移开了,没有任何波澜。

忐忑了一路的田方水慌忙迎上去:“少帅,您怎么来哩?”

“你说呢?田道长。”

“贫道猜潼城大捷,是少帅打哩胜仗!”田方水小心翼翼。

男人笑了,戏谑地吐出一口烟。

“贫道不懂哩!”田方水捂住脸,差点哭出来。

男人将一本古书扔在他身上。

“这是在金颜书斋买来的。田道长,洞里的卷子确定交齐全了?”

田方水拾起经卷一瞧,登时脸色惨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