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第三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徐青山忽见小个子耳垂上一晃而过的黑点,他捻须恍然笑道:“原是红妆娘子。”眼角扫过二人腰间的相配的玉珏,笑意更深几分。

温?定了定神,“徐大人高义,可又缘何将精铁拱手送给北境。”

徐青山挑眉,温?竟心细如发,猜出精铁失踪是他所为。

他背手眺望远处层峦叠嶂,“温侯也该听说了,大缙兵力全线调去龙脊山,边疆无兵可守。云州成败只能靠自己了。”

“吐格鲁番的狼王与我定契,三千斤精铁,换他十年不染指云州。”

阿?问,“你不怕他精铁到手背信弃义?”

徐摇头,“怕,但别无他法。燕军入城前,那年轻的狼王夜闯州衙,匕首就架在这。”他指了指颈间旧疤,“却因见着老夫案头《北境流民名册》收了刀。狼王势要灭北柔,却捉襟在了武器上。娘子可见过饿极的狼群?与其等它们破城后生啖妇孺,不如将带血的刀刃主动扔出墙外。”

徐青山推开东面的轩窗,满城炊烟恰在此刻升起,他望着沦为背景的龙脊山,喃喃道,“剩下的难题便是从大燕手里保全云州。”

“龙脊山事关国运和龙气,即便作战环境复杂,燕王也执意从龙脊山进攻,便是要向世人昭告,他才是天命所归。而云州,盛产精铁,又守备不足,燕王想拿下犹如探囊取物,我不能让全城的百姓因逞忠勇之能,无辜丧命,活着总有希望。”

说罢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温?,那希望二字咬的略重。

阿?问,“为何你这般苦心孤诣不与百姓说?又为何射杀那学子?”

徐青山面露惋惜和痛心,“那孩子站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时,燕军的三百架弓弩已经瞄准了围观的百姓。”

他随即又染上一抹苦笑,“况且,要让鹰犬确信猎物已断脊梁,光摇尾乞怜不够。没有什么能比一州之长射杀忠勇之子换来苟且,更能让大燕信服的了,在他们眼里,我是变节之人,他们又何尝不怕我再倒戈大缙,只有堵死我所有的退路,他们才能安心。”

阿?有些不可置信,“可那些污言秽语。”

徐青山笑着摇了摇头,“毁誉谤身事小,是桥便要有桥的觉悟。若是有一日朝廷想起了云州,这些骂名便是百姓最好的投名状。”

他抚过腰间的犀带,那是大缙六品文官的信物,“总得有人来做这座通向清平世的危桥。我家中已无亲眷,若能以此残命护下云州,足矣。”

温?见徐青山眼中的灰败之色,那是豁出性命的决绝。他喉头一哽,声音沙哑:“清平世不应用忠臣骨垫脚。”“我想办法带您出云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