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弓鸣县?番外(2 / 2)
两个小孩饿了不管别的,就是哭,他们不足半岁,只能把饼掰呈指甲盖大小一点一点喂。
在山上待了一天一夜,雨彻底停了,水线已经退了许多,被淹没在水里的渡头村上半段重见天日。
其中包括了妇人家的屋子。
木头材质的建筑经水泡过,变得脆弱许多,屋子的不少地方被水冲垮,已经算是危房了。
于是两个小孩被交给痴儿照顾,两个大孩子进屋去找人。
渡头村人生长在水边,没有不习水性的。
往年也有发大水的时候,但最多死伤几个行动不便的。
这场洪灾过后,却无一活口。
妇人家的孩子和痴儿是渡头村的人,即使这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他们也得留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痴儿在家看着两个孩子,两个大孩子到山另一边的村子找活计,每个月末回家歇两天。
某天女婴对着回来的二姑娘喊了一声“姐姐”后,他们知道,这孩子如果现在不送走,往后就送不走了。
痴儿预感到了什么,整日都抱着她不撒手,二姑娘说要替他,他愣是不肯。
最终趁着夜色,痴儿睡得沉,两人带着女婴翻过山头。
这边的村子虽然只与渡头村隔了一重山,但山路足足要走一晚上。
天蒙蒙亮的时候,女婴被放在寺庙门前。
他们打听过了,这寺庙虽小,却常有人来参拜,再不济也能在庙里吃口饭长大。
这时辰他们要赶去上工,没等寺庙开门就离开了。
因此他们不会知道,当地的乞丐有一批每日天不亮就在门前蹲着,见了香客就说吉祥话讨赏。
女婴就这么被带回了乞丐窝养大。
就这么长到七岁,带着她的老乞丐一直喊她“小尼姑”,始终没有一个正经名字。
乞丐窝也做些生意。
女孩白天饿得受不了,喝水垫肚子,晚上起夜听见其他人商量着要把足岁的孩子卖给人牙子。
这些年混迹市井,女孩很清楚,人牙子手里的小孩命好的能进高门大院伺候,命不好的最后的去处甚至有可能是肉摊子。
可是偏僻的村子哪里有什么高门大院,荒年里肉摊子比菜摊子都多。
这两年雨水格外稀少,只怕收成还要减。
她看一眼熟睡中的其他小乞丐,轻手轻脚地出了乞丐窝,头也不回地逃命。
乞讨是一门学问,世人不会看你可怜就烂好心。
女孩耳濡目染,学的几分本事,全用在了这场逃亡中。
她不敢耽误,除了讨口吃的,几乎是片刻不停地跑,直到支持不住昏倒在食珍楼的后门。
乞丐窝养孩子不是发善心,不可能给他们吃饱饭,女孩能跑这么远是她自己都没想到的。
再醒来的时候,她躺在铺着被子的床上,有了自己的名字。
??符庄。
符芹对两个学徒的安排可谓因材施教。
符庄对功名利禄没追求,她七岁前沿路行乞,见过形形色色的人。
她所有力气都在一路曲折中耗尽,好不容易重获新生,已经无心折腾。
那日状元府夜宴,符庄久违地心累。
如果可以,她这辈子都不想与人打交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