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0山果(1 / 2)

加入书签

大王村拢共六十八户,老汪家建房于从村尾,一路往夕山小径走去便得路过三十来家儿。

这几日老汪家买卖做得热闹,村头少不得那传话的将这闲反复聊来,这会儿瞧见瑛娘与汪文、汪武三兄妹背着背篓又要上山去寻摸,一时更是聊得起劲,直言道老汪家是要自贱转去做商户了。

士农工商,商排最末。

然商人地位并非完全按籍来算,谁不知那城头多的是农户遥不可及的商籍富户?

瑛娘心头门清,汪文、汪武也是懒得管闲的,只顾叫上素来交好的小子,各拿各家的锄头、铁锸,一并朝着山头迈进。

临了山脚,便是不算瑛娘,这一列小子也多达八个。

瑛娘一个也叫不出名来,又得避着些闲,只好走在汪文、汪武中间儿,叫他们自去管着这些人不要乱跑。

汪武不甚在意,闻言便拍胸向瑛娘保证:“瑛娘只管放心,这些个兄弟都是在山头跑惯的,便是不走山道也丢不了!”

那些个小子听罢也连声保证自己走不丢,又不去深山,他们人多,便没甚好怕的。

瑛娘不好多言,见他们一路走来虽玩笑打闹,却也时刻注意打草赶虫、留备记号,便收回了关注,紧跟着汪文往前走。

等进了林子,瞧见矮丛渐多,汪武记挂起临出门前偷摸拿来打样的栀子,连忙拿来了出来叫他们看看,好帮着瑛娘找果儿。

这些个小子确是常往山里头钻,其中两个一见那橙黄果皮便认出这是城里头药铺在收的一味药材。

“找这果儿作甚?二十斤也只卖得三个铜板,有那功夫,多去打两只兔子都值了。”

“是啊!前年儿我摘了两百斤果儿,又费大劲背去城头,那药铺掌柜还嫌我没晒干呢!汪家妹子,你若想摘了去卖钱,那哥哥真劝你算了。”

“……”

瑛娘不懂市价,但栀子不止有药用价值,做吃食也可用其着色,更别提染布、制颜料,如何也不该只值一文六七斤吧?

“诸位哥哥,这果儿于我有别的用处,你们若是晓得哪处有,只管摘了找我换钱,新鲜的一文五斤,干的一文两斤。”

“汪家妹子,你没说笑吧?眼下正是那果儿成熟时,要把遍山的果儿摘个大半来,怎么也得有个五六百斤了,你当真吃得下?”

五六百斤新鲜栀子晒干了能有两百多斤,只做颜料也能提取至少四十斤色粉,再加胶、油固形,制成彩墨墨条,便按一两重来算,也能制得四百条了。

而四百条彩墨,仅丰县城头的书肆多半吃不下,最好能找到外地的行商带去外头销,然单色彩墨实属鸡肋,要么再配上茜草制得茜色墨条、蓼蓝制得花青墨条一起销出去才不显单调。

就是一时半会儿没恁多本钱,还需自制胶和油……

好在这栀子晒干了也好存备,茜草根也能炮制了备用,就是蓼蓝只取当季,待得明年才好动手。

大不了收了栀子再染些鲜亮的布料,总归年轻,就得穿黄。

打定主意,瑛娘自然应下了交易,“便以五百斤鲜果儿为限,只是我家里头没恁多地方晾晒,届时还需哥哥们帮着我晒过。”

晒干再交易还能多得几十个钱,几个小子登时乐了,连声答应帮她摘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