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台秤(2 / 2)
那可是动不动就以两计的玩意儿!
瑛娘正在心头计算成本,闻言只摇了摇头,叫来热茶饮了一口,道:“制墨工序繁复,少则以年计,且其用料金贵,本金需得以百两计,凭我们家是做不来的。”
桐油不贵,松木也能上山去打,但制墨需得佐料无数,其中连翘、细辛、附子等普通药材还算便宜,珍珠、冰片、鹿胶、熊胆、金箔才算叫人头疼。
以油烟墨为例,一百斤桐油才能得十斤炭黑,加红花、防风、连翘、细辛、附子,伴熊胆、牛骨胶、牛皮胶入药,再加珍珠、麝香、冰片,方能制得一百来方墨。
没有名气,这一百方墨便是交给书肆代卖,算来一年到头也才挣得一百两,瑛娘没恁大志向去混出个什么名头来,因而,如此利益,于她而言实在不值得耗费那般心力去做。
更何况制墨需得下大力气,一年一百两还得与其他人再分,不如多教几样简单不费力气的营生与别人去做,她自个儿坐在家中等着钱收,也少不到哪儿去。
“那……那……”
“奶不急,只是不制墨而已。”
制墨成本高,颜料却不尽同。
她昨年收来的栀子至少能制得三十斤色粉,茜草根也能出两色各十斤,便作五钱一扣卖得一两银,一批做下来也能净赚九百八十余两。
只制颜料前需得先制胶,牛皮不好买,鹿角更是价高,这胶只得优选河鱼取其鳔来熬制。
有了胶,待艾草鲜嫩时还可取艾叶制艾色颜料,秋收前后再摘蓼蓝叶制得花青,一年到头来挣个四五千两不成问题,何况她的仓里还藏着些,少说也能卖得千把两银。
而初夏时制花青还可取青黛制得画眉石,只画眉时工艺类同制墨,瑛娘暂时不打算做,倒可以先去坊市街头看看,若胭脂水粉有利可图,再做打算也不迟。
入了坊市,如入另一世界。
富家大户出行皆乘马车,随行皆着彩色丝绢,便是街头商贩也少有穿麻褛粗衣的,所售小物更是以精巧为主。
瑛娘怕冷,新衣裁好也未急着穿,眼下穿的还是琼娘、瑾娘传下来的旧衣,如此一比对,便是近来面上养出了水色,那些摊贩走卒也一眼瞧出她不过一介布衣农户。
但能入坊市谋生的都不是那等痴傻的,便是瑛娘只看不买,这些摊贩也面带着笑,任由她瞧。
“瑛娘,你想买个甚?”徐氏倒不怕这些摊贩,只这坊市多贵人,她怕冲撞了,便时刻注意车马,见瑛娘挨个儿看过也不说好歹,忍不住催她,“你要买,咱就打听了位置去询价,这般逛来得逛到几时去?”
一路逛来,瑛娘要找的东西已经找了个全,点了点头,依言去找那卖妆粉、香脂的摊贩问价。
这摊贩是一肤质细腻、面带桃粉的年轻娘子,见瑛娘年纪尚小,便与她荐了芙蓉香膏,“这芙蓉香膏最适合你这般大的小娘子润肤,一扣只需八百文,能用一季,十分合算。”
说罢,牵过瑛娘的手,取了膏来于她手背上抹匀。
这膏质地还算细腻,拂手有微香,也算得独到之处。
但瑛娘看这摊子上摆的其他脂粉却不尽人意,量也不多,想来这娘子多半是以这芙蓉香膏支撑营生。
“是不错的,劳请与我一扣新的。”
年轻娘子闻言一喜,当即从摊子下方的箱笼里取出一只毛竹打磨的胭脂扣来。
徐氏见那一扣不过瑛娘掌心那般大点,“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