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置产(2 / 2)

加入书签

云氏却只当她是胡道,回了面铺子便把?娘丢给了方氏,“蕙娘且帮我带一带?娘,我与瑛娘还有些事要办。”

方氏不喜油污,闲在铺子里帮不上手,见?娘打起了呵欠,便乐呵呵的拉着?娘,准备带她去自个儿屋里小憩,“婶婶和七妹只管忙去,我先哄八妹妹眯个晌。”

五百两银可不好随身带,瑛娘取了元宝放入背篓也难负重,索性牵走了骡车,一路驱车行至户所。

双方面交现银,商铺过户自也无需耗时多久,待得加印的新契过手,牛二也得了铺主结与他的五两中人费。

瑛娘本欲再给他一份谢银,牛二却是如何也不肯收,推来推去不甚好看,瑛娘便也不多客气,收回了碎银,又问及先头租过的院子。

“如那般大小的院子约摸需得多少银钱才置办得来?”

“甜井巷的院子贵价,像那般僻静的独户少说得要八百两银。”

丰县坊市也分四域,一为官吏出没的晏公坊,院落要价常在一千两至一千五百两区间,二为甜井巷,常住城中富户,要价六百至八百不等,三为木杓巷,穿行两刻即可抵达潭徽书院,常为书院学子租住,因而要价五百至七百两一宅,四为竹马巷,是城中普通居民住所,要价常在三百到四百两之间。

瑛娘昨年租用的院子胜在地处幽静、占地面广,因而在甜井巷一众院落中算得上等,要价也是往高了去。

以瑛娘目前的财力而言,八百两的院子她也买得起,可惜甜井巷院子紧俏,便是她想买也没人愿卖。

能卖出一个商铺已是意外之喜,牛二未劝瑛娘再看别处的院子,告别瑛娘便独自个儿回了中人屋舍。

等人走远,云氏才与瑛娘说笑,道:“一个铺子不够你折腾的?”

“铺子买来多半也是赁出去叫别人折腾,买了院子咱们进城来还有个歇脚的。”

置产的意义重在保值,瑛娘不信时下的银号,丰裕的银钱自然是以现银或地契的形式存放更为稳妥。

云氏心绪难言,一时倒没说置产好坏,只道:“你奶能同意你进城买院子?三房、四房如此,你若再进了城,又与分家何异?”

瑛娘无声一笑,未置可否。

世人信奉无子便是绝嗣,便是后世也常道“子孙后代”,半数之人仍以男子为尊,而老汪家一众不过亦是芸芸众生之辈,逼迫“汪瑛”换亲者,如徐氏、如陈氏,结合世情亦无甚大错,若她一来此世便因“汪瑛”被换亲的委屈叫嚷着要分家,别说汪木匠与徐氏不肯,就是其生身父亲汪点柱也不见得乐意。

瑛娘自然有法强令汪木匠点头分家,可如此一来,她之作为只会让世人批判她不孝不悌。

聪明之人迂回以治,而瑛娘最不缺的便是迂回之法。

穷困令人面目可憎,她便以金银侵蚀破壁。

时至今日,老汪家二房、四房已然分户处之,汪木匠与徐氏、二房也皆以她之所言为向,能存私房、能置私产,如此不也类同于分家之效?

自然,眼下她也没得入城常住的打算,毕竟时不时还需家中老小帮手,亦需村人摘花取叶,若真进了城,仅凭她己身之力可抻展不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