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夏茗(2 / 2)
“这孩子……”夏茗的母亲被女儿推出来,见几个熟客善意的看过来,不好意思的别了别头发,面容却是宽慰的。
邻居张叔的鞋摊就在二十米处,每天一到饭点就来这儿准时报道。他龇着牙抿了口二锅头,用长袖擦了擦瓶口。
张叔夏天也永远穿长袖,只为遮住皮肤上斑驳的白斑,此时热的一脑门子汗。
夏茗母亲没吭声,却暗暗把风扇调大了。
张叔感受到凉风拂面,舒服的又砸了口酒,朝着后厨努了努嘴:“小伍,你这闺女,以后肯定不得了。你的福气都在后头咧!”
女人笑了笑,不置可否。她只顾盯着店里那台老旧的电视机,上面的肥皂剧是看了多少年都看不腻的:“我没想那么多,我就希望这孩子健康平安长大,我就知足了。”
“会的,会的!”街头卖凉菜的王婆婆也掀起帘子走进来,她晃着花白的头,干瘦的臂膀提溜着一袋子凉菜,递给女人:“小伍!吃菜!快给俺来仨包子,恁饿呢。”
“好嘞,还是韭菜鸡蛋馅儿的?”伍燕一手接过那袋凉菜,一手递过去一杯温水。
王婆婆点头,在桌子旁放松的坐下,开始喝水。
女人钻进乒里乓啷的厨房。
王婆婆和张叔一个对视,都不约而同看向后厨里那对配合娴熟的母女,感慨道:“你说小伍的命吧,又不好又好的……不好的咱都知道,好的,你看她家那丫头,恁好!”
她竖了个大拇指。
张叔赞同,从兜里掏出本小人书:“大丫头忒懂事……忒会心疼她娘……”
夏茗的母亲叫伍燕。
伍燕曾经是一个很温柔、很柔弱的女人。但在多年前,她为了生计咬咬牙在家门口租下这间临街的小店,独自一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手艺不错,主做米线,后来还蒸包子、拌凉菜。
小店装修花费不高,但被收拾的整齐干净,没有任何油腻脏乱之感。一掀帘子,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亮堂,以及老板娘暖心的微笑和招呼。
小店开了多年,在这一片也是小有名气,街坊邻居都知道伍燕不容易,店内价格实惠,因此伍燕不舍得雇人,所有活儿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干,常常累的直不起腰。
邻居们热心肠,十多年相处的知根知底,大家都打心眼儿里心疼这对母女的不易,因此常常帮衬她们。
夏茗洗完了水槽里堆着的全部碗筷,又娴熟的开始帮母亲备明天一早的配菜。看了这么多年,她做起来早就得心应手。
她只是每晚放学回来干这么一会儿活,腰就酸疼的难受。真不知道妈妈这么多年是怎么做到习以为常的。
一念至此,夏茗探出头脑,轻声叮嘱:“妈!你要记得喝水,你最近有点上火。”
伍燕没听见,她在跟着电视里的肥皂剧傻乐,那是演绎出的悲欢离合,也是别人一家子热气腾腾的热闹幸福。
亦是她无法触碰的阖家团圆。
-
周六清晨。天蒙蒙亮。
闹铃一响,夏茗迷迷糊糊的伸出手关掉,翻了个身就打算继续睡觉。但猛然,她睁开眼睛,一个鲤鱼打挺翻身下床。
“妈?“
“醒了啊。”
客厅里,伍燕已经换好衣服,蹲在地上在收拾黑色袋子里的东西。桌上有小米粥、包子、水煮蛋。
夏茗用特种兵的速度换好了衣服、完成了洗漱,又端起小米粥一饮而尽。
她喝的急,伍燕看着心疼,不住道:“慢点……慢点!又没人跟你抢,妈不着急的。”
夏茗“嘿嘿”一笑,找了个塑料袋把鸡蛋和包子一兜:“咱出发吧!去赶最早的那班公交,我在车上慢慢吃。”
母女俩换了鞋,各提了一袋黑色东西,然后下了楼。
去墓园祭奠夏茗的父亲。
-
墓碑上,男人模样英俊,带着儒雅的书卷气。
母女二人围着火堆,从黑色袋子里掏出金色元宝和纸钱,投入火堆,再看着它们化为灰烬。
夏茗倒了一杯泡好的普洱,递给母亲。
伍燕温柔地一点一点浇在地上,注视着男人道:“慢慢喝,你最喜欢的茶。”
她又蹲下身,用准备好的布为他拭去碑上的尘埃,敲着腰,絮絮叨叨跟他说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