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两只狐狸4(2 / 2)

加入书签

李长风的眉头紧紧锁起,叹息道:“果然是世家横行,官场苟且。刘兄,你放心,我们虽手无寸铁,但文章总能刺人肺腑。你的事,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任子洲拍了拍刘峰的肩膀,郑重说道:“徐家作恶多端,今日你刘家遭此横祸,他日或许就是我等寒门士子的灭顶之灾。此事不单为刘伯,也是为天下人。”

三人商定后,各自开始撰文。

他们将自己对时事的思考、对法治的渴望融入其中,既言辞激烈,又逻辑清晰,将徐家案牵连到寒门士子的前途、天下百姓的安危,引发更大的共鸣。

三人的文章犹如三把刀,字字句句刺向徐焕和整个徐家横行霸道的罪行。

文章影响越发的大,越来越多的学子参与进来。

*

夜色深沉,皇帝静静端坐书案前,手中翻动着这份控诉状。

状纸上的字迹带着血迹斑驳,诉说着茶摊老汉的绝望和悲愤。

皇帝的神情未见波澜,但一旁侍立的赵怀书却从他微微抬起的眉梢中察觉到一丝深意。

赵怀书上前一步,小声说道:“陛下,司宫台已查明徐焕确实劣迹斑斑,但其家中势力盘根错节,恐动其一枝,牵连甚广。”

皇帝轻笑一声,将状纸放在桌案上,目光望向窗外的昏黄灯火:“朕要动的,岂止是一枝一叶。”

赵怀书躬身静候,未敢再言。

皇帝翻过几篇士子的文章,眼神略显欣慰:“这几篇文章倒写得有力,尤其这三篇,辞意锋锐,文章精妙,堪称翘楚。”

赵怀书接过细看,低声说道:“陛下,这三篇文章分别出自齐锐、任子洲与李长风三人,他们是今年春闱的贡士,这三人尚未殿试。以此文观之,皆为可塑之才。”

皇帝点点头。

皇帝沉思片刻,忽然下令:“寒门之声,难得响亮。让御史台明日早朝详弹徐焕罪行。”

赵怀书微微颔首,未再多言。

第二日早朝,御史台以猛烈的言辞弹劾徐勉,细数其恶行,将刘家案再次呈上,直言徐焕强掳民女、祸害乡邻,恶行罄竹难书。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哗然。

右相徐勉,面色铁青地站出来反驳:“陛下,徐焕虽有过错,但此案尚无确凿证据。御史台之言是否过于危言耸听?”

御史台官员冷笑:“徐大人如此急于替侄儿开脱,不知是害怕真相大白,还是担忧自身牵连?”

两派人马唇枪舌剑,争执不下。

朝臣中顿时分为三派,徐焕所在的徐党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