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两只狐狸5(1 / 2)
三人商议一番,当即动身前往司察司。
一路上,不少同窗或关切或忧虑地与他们道别,仿佛这是一场不可预知结果的生死之行。
“司察司传召学子,这可不是好事啊……”告示前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胆怯不安,有人愤愤不平。
司察司内,被任命过来的主事官朱公公坐在案后,冷眼扫过眼前三人,问道:“可知为何被召?”
李长风向前一步,微微躬身道:“学生不知。但学生等人曾因不平之事撰文声讨,如今案发传召,想必与此相关。”
朱公公微微一笑,道:“能自知尚且好。”
他随即递来几卷文章,正是三人曾写的檄文,道:“你等文章笔力不凡,却胆敢言辞激烈,是否别有用心?”
齐锐闻言,虽满心愤懑,但仍沉着答道:“学生等人自小习儒家法学之理,信奉圣人之道。见民不平,闻事不义,自当直言不讳。若有错,错在读书不深,见识不广,绝无其他用意。”
朱公公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一眼:“你们倒是伶牙俐齿。”
随后,他将三人遣回,语气中并无任何威胁,却让人难以放松警惕。
从司察司出来后,任子洲忽然低声说道:“朱公公看似随意发问,其实每一句都在试探我们的态度。这案子,还远没到终结之时。”
齐锐点头,忧虑道:“徐家若真要对我们下手,怕是以后的路不好走了。”
李长风却目光深远,缓缓说道:“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退缩。”
*
大理寺卿秦英起奉旨亲自去徐家传唤嫌疑人,却被徐家人以“身体抱恙,不能出门”为由拒绝。
徐家门前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窃窃私语声不断。
秦英起站在徐府门前,目光冰冷地看着徐家的管家,道:“本官奉圣上旨意传唤徐公子,贵府却以抱恙为由推辞,可是以为大理寺乃无用之地、圣人之意乃无畏之言?”
管家脸色一僵,连忙道:“大人误会,小公子确实抱恙多日,不敢抗命,只是如今卧病在床……”
“既然如此,本官便命人亲至府内探视。若真有抱恙,按规可留医官验看;若是假病托辞,休怪本官不留情面!”
管家见再无回旋余地,只得勉强让步:“请大人稍候,小的去请老爷出来商议。”
徐家大门紧闭,片刻后,徐家主母亲自出面,含泪诉说自家小公子病危之状,又派人捧出大批礼物以示“歉意”。
然而,秦英起置若罔闻,坚持将礼物推回:“大理寺秉公办案,绝无偏私。贵府若有难处,当堂说明便是,切莫再拖延时日。”
此话一出,围观百姓纷纷低声议论,气氛变得愈发紧张。最终,徐家迫于压力,只能将躺在床上的案情主要人物押送至大理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