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两只狐狸5(2 / 2)
李老汉之女被害一案,从春闱开考查到殿试结束。
自从皇帝命司宫台介入,案件的进展便急速展开。
司宫台联合大理寺,将徐家涉案人员逐一传召审问,虽查到一些蛛丝马迹,但案件背后涉及的人脉盘根错节,徐家多番施压,令进展缓慢。
*
枝头的花正开得娇艳,清香随风而来,令宫墙内外多了一丝明媚,暖阳透过窗棂洒在雕花屏风上,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关宁拎着一个小巧的锦盒,在宫女引领下走入贤妃的朝英殿。
她踏入殿内,宫人低声通传后便退了下去。
贤妃正倚在罗汉榻上,手中拿着一卷古籍,神情闲适中透着几分隐约的疲惫,另一只手把玩着一块玉佩。
她微微抬眸,目光落在关宁身上,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笑意:“关掌记今日有闲心,竟特意来我这儿走动了?”
关宁微微一笑,走上前,将锦盒奉上:“一件物件物归原主,希望娘娘不要嫌弃。”
贤妃挑眉看着她,眼中带着一丝探究:“是什么东西,让关掌记如此郑重?”
关宁微微垂眸,缓缓打开锦盒,露出里面那只木制蚂蚱。
木蚂蚱雕工简朴,线条流畅生动,色泽温润,十分精巧,且透着一股质朴的韵味。表面光滑透亮,棱角圆润,可见其主人有多喜欢。
贤妃看见的瞬间,眼神微不可察地变了变,嘴边的笑意收敛了一些:“这物件……”贤妃拿起锦盒端详片刻,若有所思地说道,“看着倒有些眼熟。”
关宁轻声说道:“这木蚂蚱,是从宁州带来的。是莫将军生前亲手雕刻的。”
贤妃拿出木蚂蚱,指尖在它光滑的木质表面轻轻摩挲,神情有些恍惚,仿佛陷入了久远的回忆。
片刻后,她抬眼看向关宁,语气虽平静,却多了一丝探究:“关掌记怎么会知道,这是二哥亲手雕的?”
关宁将目光垂向锦盒,声音低柔却清晰:“说来惭愧,臣年幼时生辰,阿爹偷懒没有给我做木偶从莫将军那儿讨来了这个蚂蚱,后来臣才知道这个蚂蚱本是将军做了要送给娘娘的。前些日子在娘娘宫中,那日见娘娘案上之物,忽然想起这木蚂蚱,臣明白这东西该物归原主了。”
贤妃的手微微一顿,目光愈发深邃:“听闻你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宁州的将领。”
关宁点头,坦然答道:“是的。莫将军对阿爹和兄长有知遇之恩,是一个重情义爱百姓的好官。”
贤妃看着手中的木蚂蚱,神色复杂,似在追忆什么,片刻后才缓缓道:“他的确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可惜,这些年提起他的人越来越少了。”
贤妃闻言,目光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沉默半晌后,放下木蚂蚱,直视关宁,“不过,关掌记,我有个疑问,你父兄既与我二哥有旧,为何你迟至今日才提及此事?”
关宁从容答道:“娘娘明鉴,臣虽感激莫将军,心中念其恩情,但深知此事若早早提起,恐会落人口实,让人误以为借旧日情谊攀附娘娘,非但唐突了将军在天之灵,也失了臣为人的本分,提起此事,倒像是故人之女在求庇护。可今日,关宁既非当年刚入京的弱女子,也非纯粹的故人后辈,而是宫中为皇上办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