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0上桌吃饭3(1 / 2)

加入书签

数月前,充州刺史传下渭河改道的命令,意在保全汛期边境粮草的运输通道。

此举虽大义凛然,却未附任何后续方案,而周县涉及改道的村庄有三处,牵连田地十万亩。

充州的官员到村中宣告后,仅以“为国为疆”四字敷衍百姓,村民自然不肯交出耕田。

“今年的田都种下了,毁了田,我们以后靠什么活!”年迈的村老站在村口,颤巍巍地拦住拆田的士兵,身后的青壮也握紧了锄头。

刺史冷眼旁观,带着护卫和随从站在田埂上。

最终,他挥挥手:“踏了。百姓冥顽不化,待粮草运通,国家安稳,自会赏他们功德。”

官兵们硬着头皮开始动手。

百姓冲上去阻拦,却被刺史带来的官兵轻易镇压。

几番争执后,三分之一的田地已经被毁。

百姓的怒火被点燃,接连几日,村中频发骚乱,而刺史不但未安抚百姓,反而加派人手强行压制。

*

“春种刚过,如今苗子才发芽,便踏毁了田,我们家老小靠什么活啊!”

“是啊,这可是活生生的粮食!毁了田,谁给我们补种?谁管我们日子怎么过!”

“衙门的人都是聋子不成?为何无人出面给个交代!”

四月的夏烈日正炽,地面被炙烤得滚烫。

百余名村民围在周县衙门外,老少皆有,个个面露愤怒,口中喊冤叫屈。

门外是村民,门内是衙役,双方僵持着,气氛紧张得仿佛连空气都要燃烧起来。

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情绪激动,甚至推搡衙门大门,一些妇人抱着孩子在一旁啜泣。

眼看场面愈发失控,衙役们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棍棒,县丞则满头大汗,一边吩咐人加强戒备,一边祈祷这件事能尽快平息。

“县丞大人,这些人已经围了两天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一名衙役站在县丞旁边,低声说道。

县丞冷汗直流,却仍不敢迈出大门一步:“这些村民哪里是来讲理的?刺史大人刚下了令,官府毁了他们的田,他们自然恼怒。可这事是刺史大人的意思,我们周县不过是奉命行事,如何能为他们做主?”

他不过是个县丞,代管县务,刺史在上,他根本无力反驳。

如今这些百姓冲着衙门撒泼,他既不敢得罪刺史,也不敢直接下令驱赶,只能硬撑着一动不动。

门外,村民控诉、哭声更高了。

“百姓们,你们这是做什么!”一声清朗的嗓音从门口传来。

围在门前的村民纷纷转头,只见一位年轻的官员站在不远处,身着淡青色的官服,腰佩玉带,虽略显疲惫,但眉宇间带着坚定与清正。

他身后跟着几名随行差役,正是新任周县县令齐锐。

“在下周县新任县令齐锐。”

村民们一看是县长,原本压抑的情绪立刻喷薄而出:“大人!您可算来了啊!”

“这田可是我们的命啊!大人要为我们做主!”

“大人,这田毁不得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