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湖州与宣州1(2 / 2)
她在心中再次想到出发前对李长风的叮嘱,务必警惕宣州刺史的安排,不要正面冲突,更不可暴露我们已察觉此事有异。
天色渐暗,烛火微微摇曳,室内的静谧被门外传来的脚步声打破。
赵怀书回到客栈时,已经是深夜了。
经过关宁的房间,发现里面亮着灯,他轻轻敲门,关宁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本账簿,神情专注而凝重。
“郎溪的账簿有什么问题吗?”赵怀书的声音低沉,带着些许疲惫。
关宁抬起头,看见赵怀书推门而入,衣袍沾满了泥水,神色略显疲惫。
她倒了杯茶给放在桌上,和他说今日所获,李长风整理的账目清清楚楚,毫无纰漏。问题不在账簿上,而在这些银两和粮草本该流向郎溪却不知所踪。
赵怀书听完,看着桌上的两杯茶。
“嗯,松吴江的修缮尚可继续,不过……”他略顿,走到桌边坐下,抬眼看了看桌上的账簿,“看来,你今日在郎溪也颇有收获。”
关宁将手边的账簿递给他看,淡淡说道:“郎溪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修堤的百姓多是饥贫,春汛时发放的粮草原本就不多,后续更是依赖湖州刺史调拨的借粮。至于赈灾银两……李长风说他从未见过。”
她和他都清楚,按惯例,春汛过后,朝廷下拨的银粮应该优先用来赈济灾区,可是郎溪的百姓却只能靠借粮勉强度日。这其中的问题,显然不只是银两没有发下,而是有人在中间做了手脚。
赵怀书思索片刻,沉声没有回答她的问她:“我从松吴江那边得到了些消息,这几日江南西道的刺史都在总管府议事。”
“总管府?”关宁抬眸,似乎在迅速理清思路。
刺史都去那应是江南西道的道例,但湖州刺史与宣州刺史商议的可能不仅仅是江西南道的事了,赈灾粮的问题如果真的和他们有关,想必他们必然会有应对。
如果是这样,他们的目标应是推卸责任掩盖罪责。可这责任又能推到谁身上?
关宁语调里多了些许讽刺:“你说,这两位刺史的靠山是谁?”
赵怀书会意地点头:“左相。”
关宁的眸光越发深沉。
左相提拔了不少寒门官员,如今湖州刺史与宣州刺史想必也早已明白,责任若是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定然不甘心放弃多年拼搏,且这粮不是他们运的。
??度支郎中魏翰。
赵怀书的抬起眼,和她对视,二人都明白这人的重要。
他放下手中的账簿:“你是觉得,宣州和湖州这两位刺史会将所有的问题推到魏翰身上?”
关宁微微颔首:“他们除了自保,别无选择。魏翰年轻资浅,他们稍加运作,便可将责任全盘推出,宣州、湖州两州便可全身而退。”
魏翰,度支郎中,负责赈灾粮草的拨付与调运,寒门出身,正是左相近几年提拔的重要官员。若是借粮问题爆发,魏翰便是最容易被推出去的人。
赵怀书叹了口气,伸手轻轻将她手里的笔取下放在一旁:“赈灾粮船到宣州后,所有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只是,你又准备如何应对?”
又将账簿翻了翻,沉吟道:“宣州府的问题,几乎呼之欲出。但单靠我们在郎溪查到的这些,还不足以撬动宣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