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7千古风流(1 / 2)

加入书签

见皇帝点头允了,在御座旁的候公公一脸喜色的请缨:“范公子要写诗,老奴愿代为抄录。”

庆帝微微颔首应允。

郭攸之见状心中一紧,却还是冷笑着说道:“范大人是要当场作出两三首诗,以证明是在梦里抄录的?”

“你不知道,那段记忆,就如同刀刻斧凿一般刻在我的脑中,我看过的每一个字,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记的丝毫不差,历历在目!”范闲微笑灌了口酒,眼中醉意更胜。

郭攸之冷笑:“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怕是气急败坏,已然开始胡言乱语了!”郭保坤在后面冷嘲热讽。

不少人却是暗自感叹,郭尚书的儿子坑的一手好爹啊!

范闲嗤笑一声,喝完一坛酒,将酒坛随手砸在地上,踉跄着走上高台。

很多人都在猜测范闲准备做什么,他如何能够让世人在庄墨韩与他之间,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一代诗家。

范闲摇摇晃晃的,站在高台之上,站在庆帝和自己妹妹、四位贵人、庄墨韩之间,忽然洒然抬手指天,抬起头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毫无征兆,毫无酝酿,范闲脱口而出一段,不一会儿功夫,便有了十几首。他随意漫步在庄严肃穆的祈年殿中,好似这殿中众人都不存在,不停吟诵着大脑里能记住的诗,候公公挥笔疾书,险些跟不上他的速度,不得不另外加了几个执笔的太监。

面对着源源不绝的阴谋与算计,强大的压力之下,范闲终于爆发了出来,癫狂之下,只顾着将脑中所记之诗朗朗诵出,既不在乎太监记住了没有,也不在乎旁人听明白了没有。那些咀之生香的前世文字,经由他的薄薄双唇,在这庆国的宫殿里不断回响着。

庆帝眼神渐渐认真,专注的看着殿中的身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