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4秋霜槛羊四(2 / 2)

加入书签

烛火在谢临恩的眼中跳跃,谢临恩安静的看她,点了点头。

幼瑛喝了一口,火辣辣的,便皱了皱眉,尚未再喝,只是捧在手中,盏中飘着的雾气像是有人在轻轻呼吸。

“你是住在金陵邑的何处?”幼瑛看向他,问道。

青简上称他得势后,便再未回过故乡,而后世有学者实地踏访,称他是住在横塘边上,清代时更有官员在横塘的一处房屋前立碑,明确标刻是他的家宅。

“奴婢…我住在横塘。”谢临恩回道。

幼瑛的眼中很明亮:“又住在横塘的何处?”

谢临恩沉默了一会儿,反而问道:“郡主为何起了这样的兴致?”

“我恰巧也是住在横塘边,不过街巷胡同太多了,横塘水也弯弯绕绕的往各处去。说到底,我们还是同乡,我不知晓现下的横塘有哪些吃食,倒是我那会儿,每个午后都有小贩走街串巷吆喝着米糕,”幼瑛如是说道,“你是住在白府巷,是吗?”

“苍台巷。”谢临恩答覆道。

“苍台巷?”幼瑛不知是不是酒劲上涌,驱得她的脑子很静谧,显得情绪高涨起来,她思忖了会儿谢临恩的话,便更有一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感,“它在我那会儿已经改称修礼巷了,你是住在巷口还是巷尾?”

谢临恩端看着幼瑛的兴致,微红的脸上,那双眼睛就像是一汪春水。

他别过眼,看向一旁的炕桌,炕桌上倒着马褡,层层叠叠的桑皮纸露出来,纸张边缘约略潮湿与翻卷,还与拆卸下来的铁铲挤在一起,铁铲被擦拭干净后,仍旧有着一股土壤味。

“这也是郡主所言的实证吗?”他问道。

幼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点头,盏中的雾气慢慢变得稀薄。

谢临恩半垂下眼,烛火还是照得两手很红,指关节处的杉木皮痕迹已然淡去,新生的指甲柔软且薄,抚摸上去还是极为不适。

“郡主是为何实证?”他抬面问道。

幼瑛喝了两三口醒酒汤,她没有料想到谢临恩会询问这些。

她在雪翠岭勘探已有一段时日了,为何忽然询问?

幼瑛想了想:“我同你说起过魁星阁的官奴婢,你还记着此事吗?”

“奴婢记得。”谢临恩回道。

幼瑛见他又自称回去,微微愣了愣,有些琢磨不明白他。

“我在月宫中见过沙州最初的模样,也见过它千年之后的模样,”幼瑛说道,“国之极致,极寒之地。贫瘠、险远,最不可能有生之意义,却迸发出最坚忍的信念,创化出最不寻常的奇迹与瑰宝。”

“它的命脉是由人创造的,人很可贵。我不觉得她是官奴婢,便该死去。”她说道。

“郡主是为了她?”谢临恩继而平静地问道,双膝跪在绒毯上仍是端重的。

幼瑛摇摇头:“也不全是。”

银盏中的汤药是灰褐色的,冷却之后便更加呛烈苦涩,弥入口腔中的味道尤像那日黄土房子的药味。

“禁医令不公,”她不知谢临恩的态度,便遮掩了李庐月与郎君之事,其余坦言道,“若是有更多的水,便能灌溉更多的田,于国于民以及于我都是好事。国有赋税,民有良田,我也可从实际根究中做我的活计。”

“既全都是好处,那应是利事,可有人助你?”谢临恩却再问道。

许真是醒酒汤起了效用,幼瑛听出他话中有话:“你觉得我不应去雪翠岭探水。”

“金玉锦帛,仅在一时;山川地利,绵延不绝。若是雪翠岭的水可以安民、惠民,也是极好的。郡主身在边地,要如何拿着这样的治理之方呈递天颜?”谢临恩问道。

他连番征问,幼瑛明白他是何意。

他本就是入仕之人,自然比她更洞悉世事,深知吏治民生、边境腹里要害。

他在劝解她,若是探水挖渠之事落到袭铮等人手中,百害无利。

他与袭铮而言,并不完全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