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5秋霜槛羊五(1 / 2)

加入书签

莫高的周边是荒漠戈壁,气候干燥炎热,水资源匮乏,且沙霾频发,土地贫瘠。

越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人的精神世界便越富足强大,信众的信仰便越虔诚坚定。

菩提庙中的香炉里插满了香火,沉香味不断,祈祷声不息,老农的口中念念有词:

“希望来年不再饥荒,不再受苦。”

“请保佑明年有个好收成,让家中的孩子不再挨饿。”

幼瑛在萧女供养人的账簿上记了康姜的名姓,从她捐赠的八两钱中买了一壶香油与香,为傅儿祈求平安。

“??阿还娘子,本想着今年能多收点儿粮食,但这天实在是太不作美了,我和老汉在地里收了一天,装起来的袋子还是瘪瘪的。你说这年头,种地真是靠天吃饭,天一不顺,咱们这苦力就都白费了。”

“前两年那场大雪,就冻死了不少牲畜,连郡里的粮仓都给压塌了,今年又是歉收。那些个莫高军也是不饶人的,让我们吃粗糠、吐细米。县里人起早贪黑,便是盼望着把肚子填饱了。”

“今日还好是你在这儿。”

院子的国师像旁有一圈菜圃,不少人蹲坐在垄上歇脚。

幼瑛敬完香,便见大娘一面提着水壶,一面过来拉上她的手,粗糙的触感布着一层层茧子。

那群人人见幼瑛过来,便纷纷挪动身子,在瓦楞上让开一空位。

“阿还娘子,你能让那位明府治沙,无论如何都于我们有恩。你再同我们说说,雪翠岭的地下真的藏了一条大湖吗?”

大娘用陶碗倒了茶水端给她,粗陕青加上晒干的柳叶,闻着很苦涩。

幼瑛喝了一口,她本想着县里人整日整夜都有忙不完的活,便没有打算将探水之事告诉她们。

“阿还娘子,我们就靠着地吃饭,若是今年再下那么厚的雪,纵使耕地的黄牛不被冻死,播种也要推迟,还有那些咳逆、肺痈、疫病也是折磨人的。你到底给我们这些人透个底吧。”大娘抬臂抹抹汗,黝黑的肤色下,眼角更加下垂。

幼瑛闻言,环看一圈视线,歉收让她们再次面临饿肚子的恐慌,或许将所知的情形告诉她们,可以让她们当作新的盼头来暂缓迫在眉睫的担忧。

想到此,幼瑛便从马褡中拿出一卷桑皮纸,纸上分别记录了山脚、山腰、山顶的地势,用炭笔绘着水纹线条以及从各个探孔中探出的土壤质地与结构变化,旁再进行了详细注解。

简纸围绕着雪翠岭的总体地形图铺展在沙地上,幼瑛移身与她们面对面坐着。

“我不知晓今年会不会有大雪,我看雪翠岭有许多野果子、野菜,像菩提庙里的地窖便很适合囤积粮食过冬,沙梁子的洞窟也高燥、避风,谁家可以挖坑搭木板和茅草,多存些粮。雪翠岭在夜里头湿气更重,山脚的猎户便也给牲畜搭了暖棚御寒。到时候我们还能结互助之盟,约定各家各户存入一定数量的粮食,冬天时候按需分配。”

幼瑛先安抚道,随后低头看简纸上的图,向她们一一说:“勘水一事繁杂,我目前也只勘了一个大概。”

“雪翠岭的坡度整体很陡,但在东南坡相对缓和,且朝向太阳。到了冬天,太阳便晒得多,地面上的冻土就没有那么厚,水就容易往地下渗。山里的岩石一层层叠着,基本是南北方向走的,在东南坡这里,岩石缝特别多,雨水和雪水就顺着这些缝往下渗,最后存到地下。“

幼瑛一面指着图,一面尽量通俗易懂地说:“所以这段日子我大多是在东南坡勘探,这里的上层是硬的花岗岩,底下是软的砂土和粘土。花岗岩把部分水挡住了,水就沿着缝隙渗到下面的砂土里,这些缝隙彼此连着,形成了地下水网。在这块大石头底下,可能有一个天然的水池,专门储存这些渗下来的水。”

“小娘子,你说得我这粗人也就听明白了一句话,雪翠岭是真的有水。那我倒是有一个想问的,“一位粗衣大娘的额头上绑着棕色头巾,眼里流露出担忧,“咱们要是挖了井,这水不够用怎么办?何况这地下水流得这么深,咱们挖起来费时费力不说,最后要是没水,还不是白忙活一场。”

幼瑛明白她的担忧:“雪翠岭与这边离得远,倒是不好带你们去看看。我这些天都在雪翠岭观察,那边不论是早晨还是晌午,甚至于是在这样的暑天里,岩石下边也会有水流痕迹,附近的几座山体也有类似的现象。倘若它们地底下真有水,彼此之间也是连通的,可以保障县里长期的用水需求。”

“即便水真的不够用,雪翠岭的东南坡也适宜建造储水池,到时候便另想法子应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