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倭寇进城(2 / 2)
宋璋一面用拂尘擦拭着琴面的灰尘,一面道,“鸣琴是院里洒水的那丫头吧,方才见着也没笑,倒是怏怏的。”
“嗨呀,那还不是因为东南前些日跟着大爷乡下去了,那叫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现在都好几个秋了,心里啊牵挂着呢。”
宋璋笑笑,“也过不了几日,那还不是要回来吗,叫她别难过了,一会儿叫小厨房每人弄一碗红豆圆子羹来,多放点蜂蜜。”
明心闻言压低了声音,微微皱着眉道,“说是大爷带着哥儿姐儿去祭祖,其实谁不知道是躲灾去了。这一趟要多久可真是难说得很,您看大少夫人一会儿也要走了,夫人您也该一块儿去才是。”
“二爷还没回来,我得在这等着他。再说了,娘也在这儿呢,不怕。”
对于城中的异常,她多多少少能猜到一些,但是也正如沈氏所说,舒玄礼还没回家,她必须得在这里等着他,和他一块儿走。不然她不能安心。
再说东流县邻近陈乌丰城,是进入陈丰郡的最后一道防线,她想无论如何,都不至于打进东流来,倭寇作乱不少,总是有惊无险地避开了这里,应当暂时安全。
她安排着把家里一些东西送去船上,目送毓兰离开后便睡下了。
已近初春,床上铺着软软的被褥,一条长长的梅花枕。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环境让她很安心,她睡了一会儿,又翻了个身摸了摸身侧那个空空的位置。
到了冬天天冷,她的身上就成了一块儿冰,舒玄礼总是把她拉过来,睡在一个枕头上。有力的手臂裹着她整个身体,她缩在他怀里,渐渐温暖起来……
她贪婪地深吸一口梅花枕的味道,却从这干枕中闻出了新鲜的雪气,清冽入鼻。帐子缓缓拨开,有人倾身而下,似乎在注视着她。
她握紧了袖中的手心,悄悄睁开了眼,便见到她朝思暮想的那一张面孔,带着温柔的笑深深地望着她。
她立刻扑进了他怀里,紧紧抱着他,“玄礼!你回来了!”
她像一只雀儿,速腾一下跳下了床,一面叫人给他点炉子,一面叫厨房做吃食。一时间,已熟睡的下人们都揉着眼睛爬了起来。
舒玄礼缓缓走到她身边,往她身上套着衣裳,一层一层,又给她披了一件披风。
“别忙活了,阿璋,我们得立刻离开这里。”
他的眼里带了几分严肃,宋璋转过身,“是因为倭寇?”
“是,他们马上就要进城了,最迟两日,最快……就在天明。”
宋璋闻言吓了一跳,并不知道这次寇难竟如此严重,连行装也没收拾,直与舒玄礼奔着沈氏那里去,叫醒了她一同离开。
沈氏见了舒玄礼,那模样活见了鬼,比宋璋还要激动,或许说愤怒……
“玄儿,你怎么又回来了!你知道这里现在有多危险……”
宋璋敏锐地捕捉到回来这两个字,舒玄礼忍着怒意,一边看着宋璋服侍她穿衣,一边道,“娘既然知道,还在信里骗我您和阿璋已经到了庄上,让我绕开东流直往徐春去,难道身家性命也是说着玩的么。”
宋璋目光落在了沈氏身上,手上依旧没停,为她系着最后一颗衣扣。
原来是这么回事,信件往京城少说要半个月,沈氏恐怕早就收到消息,将家中男丁全都转移到徐春乡下,女眷留在这里观望情况。毓兰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昨夜想必带了重要钱财离开。
只剩下沈氏和她,沈氏自觉年老无所畏惧,她留在这里可以守着家业稳定家中下人的心,大不了倭寇真来了,死了一老一少,也没什么损失。
沈氏丝毫没有歉疚,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所以你就是为了她回来的!好啊,你脑袋一热回来是容易,可知道现在这时候上哪里弄船出城去!”
枉她替他计划许多,这孽障竟然在这紧要当口回来了!
她气得甩开宋璋的手,“好,我知道你怪我,既如此,你们走就是了,何必再拉上我?”
舒玄礼眉心狠狠跳了跳,又气又愁,“娘,现在情况紧急,不是斗气的时候,我也并没怪您。本就是为了接你们回去我才特意跑这趟的。”
“我不走,你们快走吧。这偌大的宅院,许多的家业,还有你们祖宗的祠堂牌位都在这里,若没一个主人守着,你以为那些丫头小子会尽心尽力待着?”
沈氏固执起来,简直让舒玄礼觉得可怕,“金银哪有命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快走吧。”
他说着,一边去拉沈氏,还是宋璋说了一句,“娘,再这么耽搁着,倭寇真来了,玄礼可就白白葬送了性命了。”
沈氏面色一白,这才跟着他们往外走。宋璋道,“家里没有船,一会咱们怎么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