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4羊入虎口(1 / 2)

加入书签

陈丰郡大乱,周边郡县尚在等待朝廷发兵救援,便有一股势力被披荆斩棘,杀将而来。虽然只有几百人,可个个身怀绝技,来势汹汹,不出几日这些倭寇便尽数被驱除。

对于魏无笙的来头,那些百姓都不知所以,有的说是隐居在山林的绿林好汉,有的说是朝廷派来的青天大老爷。总之,那日他们看见一大批人马提着长剑大刀气势汹汹地冲开了陈丰郡的城门,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直冲了陈乌府衙。

本地一些尚未来的及逃走的豪强此刻都聚集于陈乌府中,升厅议事,众人在看到少年走进来的一刻纷纷起身跪拜。

“多谢三郎救我等性命于水火,也替城中百姓拜谢三郎。”

“陈丰本是亡父旧地,蒙陛下厚恩,忝颜偏居于此。陈丰遭难,救人本是无笙份内之事,实在不敢担当诸位大礼。”

这位年轻的郎君刚刚才平定完战事,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疲倦,此刻见父老跪拜于地,连忙上前屈膝扶起。这让在座众人不由得对他更生好感。

魏无笙和颜悦色,吩咐了下人看茶,一面道:“衣冠不整,本不该如此拜见诸位长辈,只是那贼寇还在东流县城有些残兵,埋伏城中,欺压百姓,我昨夜带兵前往平贼,所以来迟,诸位莫怪。”

“怎会,怎会。那这么说,那些寇贼都被驱除出去了?”

“杀的杀,逃的逃,犯我子民者,焉能姑息。那头目的首级已悬挂于城门之上示警,料得三年之内,倭寇不敢再犯。”

众人闻言放下心来,都感叹这少年的英勇。

“战事是平定了,只是城池已毁,寇贼烧杀抢掠,百姓损伤甚多。”

魏无笙看了一眼众人,面色似带感佩,“按说这事本该与陈丰官员商议,只是一郡之中,大小官员都惨遭屠戮。许多名门富户为避祸患,纷纷逃窜,犹如狐鼠。”

说到这里,众人的目光纷纷移向了别处,略有些不自在。

魏无笙继续道:“唯有诸位贤长,大敌当前,不躲不避,坚守家园,暂护得一方百姓平安,使城池不至沦陷敌手。如此担当如此大勇,无笙敬佩不已。所以思来想去,这后续郡中的重建工作也唯赖各位相助。”

众人又纷纷抬起了头,四目相对,尴尬地笑了笑。天知道他们不是不想跑,这时候的船只贵比黄金,他们是跑不起,所以留在了这里。

听了魏无笙这番高帽,也知道不得不出点血了。于是,众人纷纷道:“三郎说的有理,我愿意出白金一百。”

“我出二百两。”“我五十两......”

“我出五百两。”

一道声音从人群中传出,魏无笙和众人都看向了坐在角落的那人。却是个美髯相公。

众人晓得他,城东的王秀才,自小天资出众,小小年纪中了秀才。可是之后却一直应试不第,直蹉跎到四十年华。幸而家中有个贤妻操持,靠着一家裁缝铺,十几亩田地收租,小有薄资。

可是五百两,那可抵得上他的全部身家了。

魏无笙看了身侧的李裕一眼,李裕便走下厅来,将纸笔一一送到众人面前,写下名册。而后便散了场。

出门时众人聚在一块儿议论着,痛惜自己散出去的钱财。更兼议论上了那五百两。

“五百两啊,老王头还没我家富余呢,平日过得紧紧巴巴,怎么今日一下舍出去这么多。”

与王勉相熟的田老翁低声提醒道:“哎,王相公,你有这么多钱吗?别把棺材本都搭进去了,你家孩儿还要吃饭的。”

王勉只是笑笑,“田老,你可知道三郎是什么人?”

田老翁道:“怎么不知道,废太子的血脉,当年的小皇孙嘛。可是王相公,那都是几十年前了。太子当年私自结交雁王,意图谋反,被陛下当即诛杀。这位小皇孙也被安排在这偏远的陈丰,无人问津。你烧他的冷灶,恐怕是烧错了。”

王勉道:“陈丰大小官员都死了,这魏三郎如今占了陈丰,解了围困,此事震惊朝野。若在这关口多出些钱钞,挣个头名,焉知不能上达天听呢?我观魏三郎非池中物,你看着吧,陈丰这块地方,说不准就落到他手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